腊月十六,雪后初晴,翻山梁、穿沟道,顺着硬化路,记者来到甘肃省甘谷县磐安镇西坪村。
群山环抱的西坪村,被“锁”在三县交界处,曾是全县最后3个贫困村之一:163户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95户,贫困发生率达60.58%。
以往,三九四九,墙根底下一蹲。如今,正是冬闲时节,村里却很少有人闲着。
“如今啊,工夫都花在了农田里,架豆王长不好都难。”村民王国平说。
原来,这些年为了找准脱贫路子,各级干部遍访农户、调研分析,请专家、找把式,为西坪村“把脉”,最后因地制宜找准了特色产业——种植架豆王,村里的海拔、气候刚合适。
“党组织为咱找出路,只要肯干,土里能生金。”王国平在自家地里种下了两亩架豆王。他悉心照料,去年就获得丰收,两亩架豆王一共挣了1万多元。
“去年,村上发展基建,用工的地方多,我得空就去打工,每天能挣120元。”王国平算了笔账,架豆王的收入,加上自己务工挣下几千元,在外地务工的儿子过年能带回近3万元。全家人年收入4万多元,人均纯收入过了万。
村里人都直说没想到,山沟里种出紧俏菜,县里的合作社上门收购架豆王。如今,全村种植的架豆王达到300多亩,户均增收1万元。
如今的西坪村,晚上亮起了路灯,建成了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原来的青泥滩,被打造成河堤风情线,流水潺潺。这家盖新房,那家娶媳妇,还有人家买了车。去年,西坪村整体脱了贫。山下的大标语振奋人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产业起步,西坪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如今,村里又建成3座养殖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运营,圈养一年出栏。“我也打算入伙养牛。集中养牛,集体出售,自己少操心,还能卖上好价钱。”王国平信心满满。
“咱这山沟里好消息连连,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国平起身,给炉子里添了块硬柴,本就很旺的炉膛,火苗又往上蹿了一节。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