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两条底线同守 “金州”“绿州”兼得

2020-02-06 09:48:20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阳光之下,兴义市万峰林层峦叠翠,纳灰河一湾碧水,山脚下的楼房错落有致,油菜花竞相开放,俨然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图。

  “走过了这么多地方,最终发现,哪里都比不上自己的家乡。”曾在上海创业的郭涛,现在成了万峰林景区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他,看着家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毅然回到万峰林,开办了一家民宿酒店。

  “万峰林山清水秀,游客众多,民宿生意蒸蒸日上。”万峰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光让郭涛尝到甜头,他的民宿还为当地6个贫困户提供了收入可观的就业岗位。2019年,万峰林景区的门票收入达1.6亿元,景区发展带动了民宿、餐饮以及相关文创产品收入达160亿元,同时,景区的发展也促进了多种业态的形成。清洁工、服务员等工种,为世代生活于此、靠种地为生的农户带来了致富的机会。据了解,在万峰林景区内的老百姓,年人均收入已达6.8万元。

  2019年11月13日,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布了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万峰林街道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入选单位。

  没有人会相信,如今风光秀丽的万峰林,也曾经有过植被砍伐过度、石漠化严重的颓败景象。万峰林的蜕变,是黔西南州强化污染防治,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实现两条“底线”一起守、发展和生态双赢的缩影。

  因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黔西南州被称为“中国金州”,曾经因为矿山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破坏、污染严重。近年来,黔西南州牢记总书记对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嘱托和要求,克难攻坚、持续发力,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7年保持99%以上,其中有5年达到100%;全州水环境质量连续9年稳定保持100%达标。如今,“金州”亦是“绿州”。

  立行立改“补短板” 铁腕治污解难题

  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为黔西南州准确地找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短板。黔西南州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铁腕治污的突破口,一大批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老大难”“硬骨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017年4月,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贵州省开展工作期间,接到了群众举报:黔西南州兴仁市金兴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超标超量堆放废渣、超标排放污染物、有污染地下水的隐患。针对群众的举报,金兴公司开始逐一开展整改工作,虽然整改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更深层的问题也随之暴露。

  2018年11月14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贵州省开展“回头看”,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回头看”典型案例通报“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市敷衍整改,金矿尾矿库环境隐患突出”。通报指出金兴公司存在氰化尾矿库未依法建设运行、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企业环境管理混乱等三方面的问题,金兴公司尾矿库环境隐患突出问题还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典型案例和贵州省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之一。

  为此,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省生态环境厅及金兴公司先后联合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安全生产委员会、贵州大学等省内外的相关专家、专业机构以及科研团队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分析,最终,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3个方面的问题,梳理出了11项整改项目,并分为短期、中期、长期3个阶段进行整改。

  “我们严格按照‘最高的标准、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果’四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了整改。”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兴仁分局局长岑照海说。

  针对尾矿库露天堆存的300多万吨含砷氰化物,采用了闭库封场的方式进行防雨淋、防扬尘治理。“为了防止废渣中的含砷氰化物渗漏污染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我们采取了‘包饺子’的方式,在废渣上铺上一层土工布,再加盖一层防渗膜,同时搭上一层排水网,最后覆上土壤并种上青草。”贵州金兴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整改小组执行组长龙必宏说,这种生态修复的方式,有效地防止了污染物渗漏,同时起到了防雨淋、防粉尘的作用。

  截至2019年8月13日,共铺设土工布10.86万平方米、防渗膜11.03万平方米、排水网10.86万平方米,覆土5.42万平方米,压实度近1米,总耗时47天。

  在尾矿库的现场,笔者看到,曾堆放尾矿废渣的填埋场,如今长满了青草,场坝的外围设置了规范的标志牌和绿化隔离带。

  “我们根据整改方案,设立了标志牌,覆土之后,种植了树木,并播撒了草种,同时在道路两侧约两米宽的绿化带内补充种植灌木及播撒草种。”龙必宏说。

  自整改以来,在尾矿库分别设置安装了60块标志牌,覆土2075立方米,平整场地2910平方米,种植树木735株,播撒草籽2880平方米,绿化带补充种植灌木及播撒草种293.76平方米,新建安全防护网240米,护土墙380米。

  曾经,离尾矿库仅有一路之隔的山上有很多民居,整个居民区到尾矿库的直线距离不足5米,由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本是生活在小森林里的居民们,除了每天忍受粉尘和难闻的气味,还要担心生活环境有可能危害到自己的健康。

  为此,2018年12月10日,在回龙镇政府的主导下,距尾矿库界250米范围内52户居民全部完成了搬迁,58栋房屋完成了拆除。“在搬迁区域,我们进行了覆土复绿约19126平方米,并种植藏柏等树苗6205株,播撒草种531公斤。”龙必宏说。现在,站在尾矿库外,远望曾经的居民区,早已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片绿意。

  此外,金兴公司还与第三方合作,加强日常在线监测设备检查维护,规范污水处理站内环境,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运行,并与监测单位重新签订技术监测合同,增加监测频次和监测因子,还重新修建了1万立方米的井下涌水事故应急池,使其保持空置预备状态,随时发挥应急作用。

  “整改期间,我们对水质每个月会监测两次,现在每个月也会保证1次的监测频率。”龙必宏说。整改过后,金兴公司委托第三方对污水处理站总排口、周边饮用水水源点、尾矿库周边监测井等开展了29次共计76个点位的水质监测,均未出现超标和异常。

  自2019年5月19日起,金兴公司尾矿库环境隐患突出问题整改工程共投入人力33911人(次)、资金7000余万元,经过“百日大战”,最终于2019年8月14日完成通报问题整改工程。同年9月19日,整改工程通过贵州省2019年生态环境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省级挂牌督办问题3个项目的整改销号摘号验收。

  从被生态环境部作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通报,到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现场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兴仁金兴公司比原定时间提前四个半月,用实际行动实现从反面典型到正面典范的“逆袭”。

  万峰湖是黔西南州兴义市“一城三景”主要景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特色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万峰湖网箱养殖泛滥、浮动设施管理无序、污水垃圾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017年8月,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向贵州省提出了“网箱养殖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的反馈意见。

  黔西南州率先采取了“清网行动”“清源行动”“清岸行动”“清违行动”四大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截至2018年4月15日,湖面网箱及浮动设施清理工作全面完成,1367户网箱养殖户的104.4万个养殖网箱全部拆除,拆除面积467万平方米,影响水体水质的最关键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在全面取缔万峰湖网箱养殖后,黔西南州科学规划万峰湖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群众利益为核心,推动水面养殖转产上岸,科学制定《百姓富·生态美万峰湖发展规划》,积极将万峰湖退渔还湖综合整治、养殖户上岸转产与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全域旅游、特色胡蜂、早熟蔬菜、精品水果五大产业,做强生态产业促民增收。渔民上了岸,开起农家乐、种起精品水果,养起特色胡蜂,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与此同时,督察反馈的其他主要问题中,地级、县级、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整治完成,有效保障了全州人民的饮水安全;兴仁远程煤矿等矿山生态治理取得重大成效;兴仁登高公司产能指标得以落实;全州环境监测站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全州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

  设施建设“强长板” 多点管控消隐患

  在兴义市马岭河和万峰湖之间,有一栋吊脚楼建筑“藏”在其间,24小时全天候、9项水质指标监测,从马岭河峡谷流下的河水,都要接受它的监测,河水的丝毫变化,它都了如指掌,它就是黔西南州赵家渡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黔西南赵家渡水站)。

  2019年9月,在生态环境部评选的首批“最美水站”活动中,黔西南州赵家渡水站被评为全国首批100个“最美水站”之一。

  沿着马别河下游丛林中蜿蜒伸展的小路走去,不一会儿,一座白墙、灰瓦,充满布依族、苗族建筑特点的吊脚楼建筑映入眼帘。外墙上,马岭河峡谷、万峰湖的大幅墙画点缀着房体,别具特色,房外的步道、长栏,在静谧的林中俨然成为一道风景线。

  文化建设亦是“最美水站”评选的重要指标。“赵家渡站以‘上接马岭河,下通万峰湖;守青山,护绿水,显最美黔西南’展示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站长晏祖恩说。

  据悉,黔西南赵家渡水站于2017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18年6月30日竣工,占地120平方米。

  在宽敞明亮的站房内,水质监测设备正稳定运行。“赵家渡水站可实现对马别河的水温、溶解氧、pH、浊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共9项水质指标的自动监测。”晏祖恩介绍,赵家渡水站通过对水质的24小时自动监测,能及时掌握马别河水质状况,为马别河流域开展“碧水保卫战”及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由第三方社会机构派驻水站负责运维的工程师宋大成每周都会到站房内观看运行日志,进行维护,查看化学试剂的保存情况。“每天定点采集的水样,通过监测设备的控制单元、预处理单元、采样器等监测设备每天不间断地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达到实时监测目的。”宋大成说。

  近年来,黔西南州共投入各级资金约4400万元,新建了赵家渡、坡脚、蔗香南、蔗香北4个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完成三江口、黄泥河、岔河口、坝草和万峰湖5个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改造升级,推动各县(市)建设13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兴义市在万峰湖流域建设了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截至目前,黔西南州共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29个,占全省水质自动站总数约1/4。

  2019年,黔西南州纳入“水十条”考核的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地级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此外,黔西南州已建成18个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成建制镇生活垃圾中转站23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1456个;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3.8%;全州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规模达到1200吨/日。

  创新机制“筑底板” 严格监管固防线

  “我负责公司的环保工作,主要负责监测大气、固体废物和水的排放情况。”黔西南州兴仁工业园区登高公司环保专员张行贵说。

  自张行贵担任环保专员那日算起,到现在已经有1年了。这个非科班出身的环保专员,如今对环保知识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我们每天都要检查各项环境指标,以及对环保设施进行巡查。”张行贵一边翻看自己的工作日志,一边讲述他每天的工作。

  每周,除双休日之外,张行贵天天都会对环保设备设施进行检查与巡视,并对相应的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上报情况,并将当天的工作情况制成台账,归类存放。

  为了让公司的员工们更加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每一个季度,张行贵等人都会对员工们进行污染防治的培训。同时,公司还完善了应急救援机构,成立了现场抢救组、环境监测组、技术保障组等应急处理机构,并定期开展现场应急演练,让员工们拥有危机处理的能力。

  “直到现在,我们公司还没有出现过环保事故。”张行贵自豪地说。

  近年来,黔西南州为了进一步压实企业环保治污主体责任,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在十大行业企业建立环保专员制度。

  目前,黔西南州已建立全州火电、煤矿、涉磷、有色金属等十大行业第一批155家企业环保专员名单,名单还在定期更新中。

  根据《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黔西南州梳理明确了十大行业每个企业环保专员须依法履行的15条责任。要求企业环保专员必须清楚掌握本企业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对企业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环保专员确定以后,企业还应在醒目位置公开环保专员姓名、联系方式及责任清单,而环保专员信息公开工作也成了各级环境监察部门日常执法检查的内容之一。

  除了设立环保专员外,有的企业还专门聘请了专门的环保管家。

  作为一名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李志憶从企业打算进入工业园区那天起,便全程督促入驻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是专业的,来到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问题,让企业从不擅长的环保事物中脱身,专心致志搞生产。”李志憶说。

  目前,在黔西南州兴仁市的工业园区内,很多企业都聘请了自己的环保管家。

  在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前,环保管家会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并全面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对于不符合环保规划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拒绝;在企业决定落户后,环保管家会全程监督企业办理环保手续;在企业落户之后,环保管家还会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并进行日常排查,如果企业的生产设施出现任何故障需要维修,环保管家便会第一个出现,避免出现任何风险隐患。

  环保管家的聘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安全感。

  曾经,在兴仁工业园区内,有企业在运行前,接受了环保管家的检查,环保管家当即指出了企业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并提出了注意事项;曾经,有企业未对危废处理车间进行防水防渗处理,环保管家发现之后,立即与企业协商,找到了专业机构处置危废,并加装防水防渗设施,保障危废处理达到环保标准。

  “环保专员和环保管家制度推进了园区环境管理的专业化以及环境监管常态化,全面提升了园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不仅排查解决了企业的众多环境问题,也从源头上减少了可能存在的环境隐患。”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兴仁分局局长岑照海表示。 (作者 梁隽)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