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深秋,走进广西德保县马隘镇隆华村猫豆种植基地,一串串饱满的猫豆肆意地垂挂在枝下,150亩的猫豆长势喜人。入春以后,隆华村“两委”早谋划早发展主动作为,召集支部党员进村入户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发展猫豆产业。
“猫豆属于短平快产业,适应能力强好护理,现在有公司给了我们每斤2.5元的最低收购价,今年我们150亩的猫豆计划收入35万元,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都能获得分红。”隆华村第一书记钟东璞介绍道。
今年以来,德保县以“党建引领促脱贫”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首创“党群致富共同体”新模式,助推基层党组织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将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实现“支部强、产业兴、群众富”的“三赢”目标。截止8月,该县县级“5+2”特色产业(柑橘、桑蚕、山楂、生猪、甘蔗、鸡、八角)覆盖贫困户17281户,覆盖率90.64%。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党群致富共同体”按每个村“建设1个产业基地、结对1个党支部、引进或创办1个企业(专业合作社)、培育1批致富带头人、带动1方贫困户”等五个1为内容,以“党组织+经营主体+产业基地+群众”为发展模式发展产业,统一研究并确定方向,统一开展技术培训,统一组织采购销售,统一资金物资调剂,围绕全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2019年8月份,全县185个村(社区)全部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城关镇15个村(社区)6月份提前完成年度发展任务,足荣镇百农村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 14万元,孟棉村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目前,已实现 12 个乡镇“党群致富共同体”全覆盖,成立“党群致富共同体”50 个,初步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钱赚”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龙光乡建立 产业党小组 80 个,村集体经济 100%有收入。
党员聚在产业链上
“党群致富共同体”突出党员带头作用,推行公开承诺制,设立帮扶示范岗,划分帮扶责任区,通过机制体制将党员聚在产业链上。
通过开展“云山夜校”“党旗领航+”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带头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发挥党组织“双培双带”作用,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截至今年8月,德保县经过自治区级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共267名,已带动1591户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增收。目前,全县共有 450 名党员 加盟 50 个“党群致富共同体”。
德保县足荣镇义备村党支书韦传弟今年3月到区里参加培训。回来以后,便成立了鑫满坡合作社,根据义备村林多且水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优势,带着村民发展竹鼠养殖、清水养鱼,生态养猪等产业,目前,各项产业发展良好,吸引了很多的村民参与。
“这一次培训扩宽了我的思路,通过学习,我对村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更有信心了。”韦传弟说道。
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党群致富共同体”利用金融部门支农资金、产业到户政府扶持资金、粤桂扶贫协作资金和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发展产业基地,以土地、资金入股承包经营、托管经营等模式把贫困户纳入基地发展产业中来,按规模和效益进行收益分配。
德保县龙光乡徊林村贫困户黄正造加入村里的“党群致富共同体”,在党支部的帮助下,今年以来他参与种植14亩甘蔗,在基地劳务、流转土地分红获益等收入4万多元,旧房换了新房,全家喜笑颜开。龙光乡“党群致富共同体”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00多户,每个村的产业基地带动覆盖率均超过20%,全乡参与种桑养蚕、甘蔗种植等产业的贫困户达到了200多户。
此外,“党群致富共同体”还积极推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扶持贫困户获得发展产业补助等政策性收入,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合作,促进农林牧副渔产品加工、销售,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林牧副渔产业收入,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贫困人口脱贫。(供稿人:陈仁宝 编辑:刘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