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补短板争创国家级生态市

2019-01-28 10:28: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中国环境报讯: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发展对资源依赖度高,在生态城市创建上基础薄弱、任务艰巨。

  近年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庆阳市以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生态体系建设为战略,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中探索出了“庆阳模式”。

  守——守住生存空间,守好生态环境

  为守住生存空间,庆阳市提出“以环境质量定环境容量、以环境容量定排污总量、以排污总量定产业布局”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试点,开展了战略环评、规划环评。特别是尝试环境承载力战略环评课题研究,完成了《庆阳市油煤气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战略研究》,对全市生态环境现状和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对产业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等专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为耕地、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植被覆盖率等众多生态区域,提供了宏观层面的“保护网”。

  同时,庆阳市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守好生态环境。当前,庆阳“蓝天保卫战”和“冬防百日攻坚战”正打得如火如荼。县区一级煤炭配送市场全部建成投运,二级配送网络基本形成;庆阳石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全市建成区内餐饮门店安装油烟净化装置2615户,完成率为90%,餐饮单位清洁能源改造使用2832户,完成率为87.5%。

  全面实行河长制,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乡镇建成污水处理站32座,在建18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和调整有序推进,饮水安全全面加强。开展历史遗留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划定禁养区并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减排治理工程119个。

  建——建立生态制度,建设生活环境

  建立高效生态制度体系。庆阳市先后出台了《庆阳市禁牧条例》《庆阳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等一系列地方性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了环境保护工作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党政同责”和“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建设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度全面建立、有效落实。

  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安全协调委员会,对包括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在内的重大工作进行研究和安排部署。建立了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市级领导包抓机制,将未整改到位的环境信访问题和重大环境问题列入市级领导包抓责任清单,由市级领导督促抓好落实,促进问题整改到位。

  以三大工程、两个项目为抓手,营造舒适生态生活体系。庆阳积极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固沟保塬”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治理三大生态工程。工程实施至今,全市已完成造林513.47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74.2平方公里。同时,实施全域无垃圾综合治理项目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优化城市集中供热,推广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育——培育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

  庆阳以优化结构为思路,培育绿色生态经济。通过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和排污许可管理清单,引导工业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近年来,公开红黑榜企业20家,重新核发企业排污许可证6家;因不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及环境容量要求等问题,陆续退回建设项目环评文件50余份。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和“低散污”企业集中整治,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及环境保护知识进党政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业、进行政村。以保障居民环境权利为核心,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并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多方面强化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培育先进的生态文化。

  下一步,庆阳将重点在污染减排、生态恢复治理、生态县(区)创建方面下功夫,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程,确保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指标和创建成效上有新突破,在制度创新、长效机制建立上取得新进展。(白刘黎 张艳丽)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