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先 安徽休宁推出生态守护组合拳

2018-01-18 14:46:19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既要青山,更要金山。该县着力壮大林下经济产业,大力发展香榧、油茶、中药材等生态经济,森林旅游也是风生水起。上半年全县林业经济产值达19.2亿元,走上了以生态促产业、以产业保生态的良性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了,环境更美了,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今日的休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实现发展方式更绿、生态质量更优、人居环境更美、人文素养更高、群众生活更富的目标。

  绿色生态,加速构建;绿色经济,已在转型;绿色山城,正在演绎。

  从皆伐到择伐背后的路径选择

  9月上旬,县政府下达了2017年度集体林区商品林森林主伐限额,同比下降了30%、较五年前缩减50.7%。而另一组数据则更令人欣喜:近五年来,尽管商品林采伐限额逐年下降,但林业经济总产值却连续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也增长了48.94%、达4784元。

  小小数字的背后,折射的却是休宁县长期以来守护青山、呵护绿色家园的成果。“往年商品林计划下达前,很多重点林区的业主单位都争着要求多安排一些采伐计划,但今年情况却明显转变,板桥、璜尖等乡镇还主动放弃了商品材采伐计划。”休宁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变化源于林业发展理念的转变。作为全省重点林区县,采伐林木一直是山区林农收入的主要途径,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该县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今年,大力实施“守护青山”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同时,在林木采伐管理上,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变皆伐为择伐或渐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

  变化源于森林生态立体化经济的蓬勃发展。“今年的黄精、白芨产销量两旺,预计有100万元左右的收入。”金昕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肖思灵笑着说,他的公司在渭桥乡流转了628亩山场发展林下经济。而随着从单纯的砍树向护树用树转变、由“独木支撑”向“多轮驱动”的产业结构转变,全县林下经济等产业正风生水起,林下经济发展面积由原来的40余万亩增长到目前的59万亩,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了8家。2016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42亿元。

  变化还源于林业生态的逐步修复与建设。近五年,休宁县共实施人工造林42288亩、封山育林3.7万亩,创建森林村庄72个、森林城镇6个,森林覆盖率达到82.48%的历史新高、增长了4个百分点。

  鱼儿回来了

  10月4日晚11时,板桥乡。清澈的沂源河穿村而过,成群的野生石斑鱼水中游弋,中秋夜的乡村静谧唯美。此刻,大多数的村民已经安然入眠,56岁的乡护渔队长程树礼却和他的队友们,如往常一样骑着电瓶车四处巡查。

  休宁县水系发达,拥有大小河流237条,野生渔业资源丰富。前些年,受经济利益驱使,少数群众及外来人员采用炸鱼、毒鱼、电鱼等非法手段捕鱼,既污染了水资源,又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带来了社会安全隐患。为此,该县痛定思痛,持续打响了一场场禁渔护渔、守护碧水的攻坚战。

  为让护渔爱鱼的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县干群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该县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印发禁渔通告和《致农户一封信》,开展了“新安江源头水流域综合治理暨封河禁渔”、“万人新安江源头绿色保护”等活动。实现了乡镇巡逻值班制度常态化,组建护渔队39支、成立群众性护渔组织6个。定期开展“零点清网”等专项行动,板桥、汪村等5个乡镇还在重点河域安装了监控探头。不断完善增殖放流长效机制,今年已累计投放鱼苗200万尾。

  “我是2013年当队长的,一开始,群众不理解,就连家人也不支持。慢慢地,电鱼毒鱼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大家都把鱼儿当宝贝来爱护,野生鱼有十多个种类呢。”程树礼感慨道。尽管现在每晚奔波却几乎是无功而返,但他却很开心。在他看来,哪天自己可以“下岗”了才是成立护渔队的初衷。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休宁县水质状况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已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为优。“水质好,保护得力,鱼儿怎么能不回归呢!”县水产站站长林衍峰骄傲地说。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