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丨不毛之地“种”出园林工厂

2017-11-20 16:43:17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陈晨

  经济日报讯:经过一代代银光人的努力,60年来,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累计完成绿化覆盖面积7872亩,绿化覆盖率40.3%,公共绿地面积1100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6.5平方米。一个化工企业变得绿树成荫,银光人的答案很简单:美化环境,就是为留住人。

  初冬,走进甘肃白银市的银光路,但见道路两旁整齐高大的国槐树叶撒下一路金黄,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沿着这条金色大道前行,一路上经过的家属区、办公楼与厂房掩映在各种红叶绿草黄枝里,让人仿佛置身于公园。

  但是,这的确是一个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带上的化工厂。始建于1954年的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是进驻白银这座工业城市最早的两家大型企业之一。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银光人在厂区内累计完成绿化覆盖面积7872亩,绿化覆盖率40.3%,公共绿地面积1100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6.5平方米。

  一边建厂,一边绿化

  为了改变生存环境,银光厂的职工开始种树。没有土壤、水文、宜活树种等资料,他们就一茬茬地换苗试种,最终找到了适合这片土壤生长的国槐、刺槐、刺柏等十几种优良树种搭配种植。

  一个化工企业为啥要种这么多树?银光集团园林绿化公司党支部书记徐宏梧的答案很简单:美化环境,就是为留住人。

  徐宏梧是江苏人,1982年,15岁的他从老家来到银光厂跟父亲团聚,看惯了家乡青山绿水的徐宏梧被大西北的荒凉震惊,脑中产生了一个念头,“这地方不是我待的”。后来,从西南农大的园林专业毕业后,徐宏梧还是被分配回了银光厂,成为企业园林处的一名员工。在徐宏梧的记忆里,企业几十年里经过多次改革,撤并移交了很多非生产部门,但园林处一直保留下来。正是在工作中,徐宏梧慢慢理解了绿化对银光厂的重要性。

  “建厂之初,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到白银市,当年据说全市只有7棵树,我们的厂区是一片不毛之地。”徐宏梧从父辈们口中得知,创业之初的银光人跟他刚来白银时一样,对眼前的环境失望透顶,很多人来了又走了,“有一段时间,厂里连一个本科生都留不住”。

  为了改变生存环境,银光厂的职工们开始种树,他们抡起铁锤砸钢钎,在戈壁荒漠上打出一个个约1.5米深的小洞,再放入炸药、雷管,引爆之后让土壤变松。1957年,企业依靠这种一个“炮眼”栽一棵树的办法,栽下了首批6000余株树苗。为解决灌溉问题,职工们找来废旧钢管钻眼、焊接,铺设到树坑沟道里,用极其简陋的“滴灌工程”灌苗护树。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