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先锋号”

2017-10-19 17:02:37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山东省临沂市冷水沟村位于沂堂镇西南7公里,地处罗庄区、兰陵县交界,是罗庄区西南最偏僻的自然村。全村共有310户、1068人,其中贫困户23户、57人,耕地1600余亩,山岭地占一半以上。长期以来,村庄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主要从事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种植,村集体无收入,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临沂市交通运输局选派第一书记李先锋、尹海洋驻村后,立足当地实际、顺应群众期盼、及时破解出行难题,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引进鲜切花项目、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激活脱贫内生动力。在较短时间内,让一个“穷乱差”贫困村蜕变为“红富美”小康村。

  一是让道路打通民心。到村报到的第一天,我们看到坑洼不平的道路,听着汽车底盘被刮的吱吱声,就暗下决心要修路。在随后的走访中,我们发现修路几乎是全村上下的普遍共识,于是我们及时联系勘测人员,一周内就确定了“一环三连”的路网规划。三个月后,总投资330万元、全长4.1公里的东向和南向两条出村道路竣工,并配套绿化各类苗木4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97盏。此后,我们协调资金800多万元,为沂堂镇西部修建了一条连接另外7个贫困村的“幸福小康路”环线,引进公交线路,使沿途及周边9个村庄1.5万名群众在家门口上车一站直达城区。崭新的柏油路方便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也为接下来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被乡亲们形象地称为“致富路”。

  二是让红薯冬眠生财。冷水沟村多丘陵,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但由于土地贫瘠,产量较低,群众收益不高。为此,我们带领党员干部先后3次外出考察,引入了红苏八、黄苏八、红香蕉等优良品种,当年实现每亩增产3000斤、人均增收1000多元。在走访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红薯秋收时价格只有每斤3角钱左右,但冬春季节价格可涨到1元2角,增收空间较大。于是,我们便与村“两委”商议建设红薯储窖,通过反季节销售,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投资60万元的红薯储窖已经开工,可存储红薯200万斤,仅此一项每年可帮助村民增加收益150多万元,村集体每年租金收入5万余元。

  三是让花卉飘香山村。要彻底改变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探索出适合本村的增收致富产业。我们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实地查看,化验土壤成分,最终选择了鲜切花种植产业。为让村民打消顾虑、降低风险,我们又帮助村里注册成立了君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并与河东区景真鲜切花种植合作社结成发展对子,获得他们在技术、销售方面的支持,为发展鲜切花产业铺平了道路。目前该村的非洲菊种植规模已经达到50亩、共31个大棚,每个大棚每年可实现收益3-5万元,村集体年增收5.4万元,一个四季飘香的鲜切花种植基地正在蓬勃发展。

  四是让游客纷至沓来。交通的改善和环境的提升,让村庄变得清新靓丽、充满活力,村庄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此时,我们又盯上了乡村旅游产业,通过规划户外自行车骑行线路,建设家庭农场、农家乐、垂钓园、花卉采摘园等,进一步打造“山清水秀冷水沟”旅游名片,让村庄变成市民体验自然、休闲放松的乐园。村民也可以通过餐饮、住宿以及出售鲜花、红薯、旅游纪念品等,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供稿单位:临沂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王雅茹)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