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母亲河永葆生机

2017-10-10 15:47:46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陈晨

  经济日报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1999年,经国务院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综合施策,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截至目前,黄河已连续18年没有发生断流,成为世界上唯一解决了断流问题的大江大河,黄河生态也得到持续修复。黄河生态调水是如何进行的?统一调度又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记者跟随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们实地探访了黄河山东段的入海口和济南段

  “两水蓝黄白云伴,千秋惠泽大无疆”,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这句诗被刻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远望楼上。当地人把它视为近年来黄河生态变化的写照,也是对生态调水的赞美。

  河口:从盐碱荒滩到鸟类天堂

  经过调水调沙,保护区内的水量得到保持,昔日裸露的盐碱地逐渐被冲刷、中和,重新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大量水鸟在此栖息繁殖

  走进地处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见一望无际的翠绿芦苇,一棵棵高大的柽柳在风中摇曳。在水塘里、在苇丛中,大量水鸟尽情嬉戏……

  朱书玉是保护区科研处处长,他的工作是与这片湿地和藏在里面的上千种生物打交道。从1993年毕业到现在,他在这里坚持了24年。朱书玉见证了这片土地从断流、盐碱荒滩到如今珍稀鸟类栖息繁殖天堂的演变过程。“举世稀有的东方白鹳的种群扩大,就得益于植被的改善。近年来,东方白鹳繁殖种群数量呈直线上升,2017年已有82巢248只。要知道,全球东方白鹳仅有4000多只。”

  黄河水沙资源是黄河口湿地赖以生存的根本。当黄河来水量充沛时,携带的大量泥沙补充被侵蚀的海岸,河水为湿地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对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良性促进。而受历史上黄河断流的影响,自然保护区内湿地淡水资源曾一度严重不足,上世纪90年代,在9年时间内有900天断流,平均每年断流100天,全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自然保护区河段都处于干涸状态。淡水资源匮乏,打破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导致海岸线蚀退,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黄河河口管理局总工程师李士国说,向河口三角洲湿地实施生态补水,是解决河口湿地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事实上,黄河水的注入,使河口地区生态得到改善,不仅保障了河口鱼类产卵育幼高峰期的生态用水,植被退化现象也得到遏制,从光板地、碱蓬为主到以芦苇、香蒲为主,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海滩自然植被区。

  “经过调水调沙,现在保护区内的水量可以基本得到保持,然后开始建设引水渠和堤坝,效果是很明显的”,朱书玉说,随着黄河水的渗透、滋润,昔日裸露的盐碱地逐渐被冲刷、中和,重新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据有关机构估算,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高达176亿元。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