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丨德兴市生态立市唱响绿色崛起主旋律

2017-10-09 16:43:56  来源:新华网  责编:陈晨

  新华网讯:德兴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东汉建安八年建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总面积210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5个镇、6个乡、大茅山集团公司和德兴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2万。76.2%的森林覆盖率,50%以上的城区绿色覆盖率,18.02平米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让德兴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境内万顷林海郁郁葱葱,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野生植物品种多达1577种,千年古樟、南方红豆杉、四世同堂银杏等诸多古树名木。境内矿藏资源丰富,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美誉,已探明储量并开发的矿产达30多种,年产铜居全国之首,年产黄金居江南之首。境内拥有斑岩铜矿和金矿,2013年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126.5亿元(不含德兴铜矿主业),增长8.2%;财政总收入34.3亿元,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2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万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万元,增长9.6%。

  2017年德兴市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这是德兴继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市)、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市)之后,获得的又一生态奖。德兴市始终坚持绿色德兴建设,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以绿色崛起为目标,以绿色生态建设为重点,以绿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全力打造绿色发展“德兴样板”,建设赣浙皖三省交界最具魅力山城,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同频共振,走出一条具有德兴特色的绿色发展蝶变之路。

  一、狠抓绿色产业经济,绿色发展成效日益凸显

  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新路。

  (一)绿色矿山建设成绩卓著

  德兴是全国著名的资源型城市,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美誉,矿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境内矿企众多,内共有各类矿山企业98家,其中部、省级发证矿山22家。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贵金属、建材、化工四大系列,探、采、选、冶、加工、贸易一体化的矿业开发格局,全市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近年来,德兴市围绕资源利用集约化、矿山开采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区环境生态化的“五化”目标,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坚持走矿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强调流程、规范管理、创新科技等手段,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境内德兴铜矿被授予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金山金矿和银山矿业公司也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德兴市积极支持和引导矿企走绿色发展道路,创建绿色矿山。

  德兴市绿色矿山建设模式科学合理,一是节约资源。德兴市矿山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把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德兴铜矿、金山金矿分别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二是创新科技,规范管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德兴市矿山企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技兴矿”优先战略,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管齐下,推广应用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德兴铜矿站在国际铜矿山生产技术的前沿,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完善、提高、创新技术和装备,1991年以来,该矿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43项,国家授权专利60项。矿山企业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夯实矿山管理基础,建立健全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重建、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内部运行机制。三是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四是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德兴市矿山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坚持“三同时”、“谁破坏,谁治理”原则。一方面,全面推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足额缴存保证金,要求新建矿山采矿地土地复垦率不低于85%,历史遗留矿山破坏土地年复垦率不低于5%。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废弃矿井的治理。对全市27个废弃矿井,根据安全危害、环境破坏程度,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由该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列出了时间节点,明确了责任单位,落实了具体的治理措施。五是和谐矿区,协调发展。围绕打造民主的政治环境、健康的精神环境、舒畅的工作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稳定的治安环境,该市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正确处理好矿山和地方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