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丨生态农业风正“绿”帆悬 浙江青田绘兴农富民画卷

2017-07-19 14:2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陈晨

  中国新闻网讯:“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农业,自古便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当快速的工业化进程蚕食着宝贵的耕地,当舌尖上的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聚焦,社会对生态农业的呼唤越发迫切。

  浙东南大山里的青田县,以山为嶂,瓯水绕城,森林覆盖率达80.5%以上,“九山半水半分田”彰显寸土寸金之可贵,也为青田农业奠定了生态、循环的主基调。

  在青田县县长周和平看来,青田有着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近年来,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稻鱼、杨梅、茶叶主导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青田生态农业发展实际的路子。2016年,青田实现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其中杨梅总产值超5.5亿元。鱼戏稻田,杨梅满林,茶海摇曳……这幅大山里的生态富民画卷愈发生动鲜活。

  农业丨生态农业风正“绿”帆悬 浙江青田绘兴农富民画卷(生态建设列表)

  青田杨梅迎丰收

  循环共生 启迪生态智慧

  生态与循环如并蒂花开,相伴相生,为现代农业指明绿色、高效、共赢的方向。早在1300多年前,青田大山里的先民,便在稻田与鲤鱼的和谐共生中启迪生态循环的农业智慧。

  漫步在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红黑相间的田鱼,游弋于乡间稻田、房前屋后,“有塘就有水,有水则有鱼,田鱼当家禽”是这座山村的别样景致。

  “龙现村多梯田,且位于水源上游,一年四季水源充足,可以保证稻田中有10厘米左右的水深。”青田县农业局农作站站长吴敏芳介绍说。

  所谓稻鱼共生系统,即通过稻、鱼相互作用,鱼食杂草,又食稻飞虱等有害昆虫,其粪便还能肥田,水稻则为鱼遮阴,提供饵料。“这种共生系统下的生态养殖,不仅能提高效益,也能实现养殖的零污染。”吴敏芳表示,循环的智慧于方寸中尽显。

  据悉,自2005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循着“稻鱼共生、鱼米增效”的发展思路,青田狠抓稻鱼公共品牌建设,大力推广稻鱼共生标准化技术,积极实施稻鱼共生示范基地项目。目前该县稻鱼共生面积达4.3万亩,水稻平均亩产460公斤,田鱼平均亩产35公斤,部分高产示范基地已接近“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发展水平。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