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2017-07-17 11:06:45  来源:青海日报  责编:陈晨

  对于家住海东市乐都区城台乡坝口村的海显功两口子来说,种大蒜可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早在自己年幼时,就跟着父母和大蒜打起了交道。可“靠天吃饭”并不容易,大蒜市场价格波动大,老海一家的收入也没个定数。而最近几年,不管地里种出多少大蒜,都由当地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原本“没个准”的种蒜收入一下子稳定起来。

  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海显功家的种蒜史,也是乐都区产业扶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缩影。

  海东市乐都区,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产地。乐都紫皮大蒜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加之当地特有的富硒土壤,又让原本就声名远播的乐都大蒜市场前景更加乐观。可是,就在富硒大蒜这一朝阳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当地蒜农的收入却并没有水涨船高。

  资料显示,“大蒜市场价格波动大,当地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也一度缩减。”这也就意味着,富硒大蒜产销链条相对脆弱,离富农产业还有一段距离。

  如何利用当地的优势产业,帮助贫困户致富奔小康?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这个问题成为了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现实命题。

  农企合作,“老树”长“新芽”

  城台乡坝口村是乐都区富硒黑蒜的种植地之一。虽然全村98户、300多人的人均耕地只有0.067公顷左右,但大蒜的种植面积超过13.33公顷。按照当地人的话说,“除了种点自家吃的洋芋、菜籽,所有的地都种大蒜了。”

  海显仓是村委会主任,也是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看来,这种局面,这几年才刚刚形成。

  “我们村上种大蒜有些年头了,像我们家,我父亲就是种蒜的‘专家’。”看着眼前那一片片在地里铺展开来的绿油油的蒜苗,海主任说起村上的变化。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