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筑牢边疆生态安全屏障

2017-07-17 09:35: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责编:陈晨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人们的记忆中,内蒙古是如此美丽的地方。作为我国边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党中央、国务院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崭新局面。

  关涉全国生态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是嫩江、辽河、黄河等河流的源头或上中游。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东北最大的水源涵养地,还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但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生态脆弱。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乱垦草原、乱挖矿产、乱砍树木、乱用水资源、过度放牧等,造成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河水断流、沙尘暴肆虐等生态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区内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切实保障生态屏障功能发挥。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突出的意义是构建起维护我国北方地区免受沙尘暴肆虐的生态屏障,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二是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弥补自身生态脆弱的短板,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探索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示范意义和复制推广价值。

  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内蒙古自治区以建设祖国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同时,还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全区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实现“双增长”,荒漠化、沙化面积实现“双减少”。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年达标天数比例为86.0%,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重度污染以上天数比例为1.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意见》。耕地、水资源、林业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启动,基本草原的划定基本完成;“多规合一”试点改革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深入推进。(作者 潘玥斐)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