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讯:7月2日下午,仪征市月塘镇郑营村62岁的茶农陈勇拿着手写板在电脑上和客户聊天,几个来回,客人订下一单他家茶园产的“绿杨春”。
“最多一天卖出去200多单茶叶,一年利润八九万元。客人喜欢我家的茶,我们这儿环境太好了,山清水秀无污染,茶叶也是自家加工的。”老陈告诉记者,儿子拍了村里的许多照片放在淘宝店页面上揽客。
这几年,陆续建成的333、353省道把郑营村从仪征后山区的旮旯里拽了出来。记者从扬州市区出发,开车到村也就半个小时。村支书顾智堂告诉记者,路通了,村里原先的荒山野岭一下子成了黄金宝地,很多人都来谈合作,不过村里第一个想法却是,要更好地保护身边的绿水青山。
站在新建的村民服务中心二楼极目远眺,整齐的茶园绵延到远处的捺山,村民房屋错落有致,点缀在绿色中。2015年,刘培到郑营村挂职第一书记,和他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个好消息:身边的捺山要建成省级地质公园。针对境内荒山、荒地、荒水多的现状,郑营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开展土地整理、山坡植树造林、河塘清淤清杂,修复生态环境、绘浓生态“底色”。同时,完善村域内道路、管网、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22公里通组道路进行了硬质化改造。
果然,纷至沓来的游客首先看中郑营村传统的“生态茶叶”。赵修田是村里的会计,家里三口人两亩茶园。他告诉记者,以前卖茶都靠亲戚朋友托关系,现在两亩地产150斤干叶,坐在家里就卖完了,甚至还要买鲜叶回来加工,一年利润能有三四万元。老婆在附近乡镇纺织厂打工,全家一年收入接近10万元,而像他这样的家庭收入构成,村里很常见。
旺销的茶叶让村里一下子多出5家制茶企业。“江苏省无公害茶叶产地”的认证也让郑营村的茶叶在网络上打开一片天地。村里有一半茶农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销售渠道,茶叶给村民带来的增收超过600万元。“青山绿水依然是最大的卖点。”刘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