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精准扶贫的三大发力点

2017-03-17 14:54:00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陈晨

  经济日报讯: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需要看到的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仍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精准扶贫是缩小贫富差距、补齐发展短板、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务实之举。打赢新时期扶贫攻坚战,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眼下,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主观和客观上的定向偏差,引发了一系列需要高度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出现了精准扶贫识别机制不精准、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立足“精准”二字,科学研判现阶段扶贫工作的新特征、新瓶颈、新症结,通过更具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有效处理好精准扶贫过程中影响全局的若干重要关系,保障精准扶贫战略顺利推进。在这一过程中,要找准精准扶贫的三大发力点。

  构建多维识贫体系 精准识别贫困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识别贫困,正确地识别出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在这一过程中,要总结全国各地在精准扶贫中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的经验,探索符合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实际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贫困识别方法,构建完善的精准扶贫识别体系,为精准识贫进而精准扶贫奠定基础。构建多维识贫体系,精准识别贫困,一是规范“识贫”和“定贫”的程序。各级扶贫开发主管单位应将扶贫对象识别和确定管理机制建立起来,构建全国扶贫信息开发系统,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应遵循“县为单位、分级负责”的原则,综合采用群众评议、实地调查等方式,确定贫困人员和贫困地区,并建档立卡,使信息真实完善。二是将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提高村级班子素质,保障“识贫”的公开和公平。三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各地区制定相应的贫困筛选标准,使对贫困的识别更为精确,真正做到扶真贫。四是对扶贫开发实行动态管理,将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起来。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