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破界”构筑旅游扶贫大格局

2017-03-02 17:02:35  来源:陕西日报  责编:陈晨

  陕西日报讯:秦岭深处的陕西省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九山半水半分田”,村民一度只能勉强糊口。近年来,当地实施移民搬迁,首批搬迁的57户村民,在镇安县政府的支持下依托秦岭塔云山景区,从事旅游产业。2015年至2016年以来,仅农家乐一项,每户的增收都在五六万元以上;同时还能解决当地100多个贫困人口就业,每人增加收入3万至5万元。 

  丰收村57户农家乐按照标准经营,一色粉墙朱门、酒旗迎风;食宿服务价格上墙明示。当地村民说,农家乐、古村镇与观光农业相结合,每年能为这个秦岭山中的村子带来至少2万人次的游客。“我们从山上搬下来,是从高处搬到了低处,但生活却从低处到了高处,而且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日子还在蒸蒸日上。”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吴相琴说。 

  吴相琴介绍:“县政府帮我们规划了旅游产业,从农家乐起步,到依托民居打造不同风格和功能区的旅游板块,从餐饮、住宿经营到布局观光农业,我们村的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有规模,成体系。” 

  在陕西一些地方,政府打破界限之隔,旅游部门与地方形成合力,区域之间形成联盟,共同谋划实施旅游扶贫。同时,许多地方还采取吸纳就业、以山林和土地入股、合作社带头开发旅游产品等各种模式,带动群众脱贫。“十二五”期间,已有60万贫困群众依靠旅游实现脱贫。 

  县政府请来设计师 

  贫困群众缺少技能、思路与资金,初期如果不给予帮助扶持,则难以起步。同时,在各地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中,如果缺少规划、引导,则很难避免“散、乱、小”的局面,最终导致产业无法持续稳定发展。为破解这些问题,陕西省旅游部门和地方政府整合资源和力量,助推旅游扶贫不断升级。 

  丰收村村民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在搬迁建设过程中,镇安县政府请了高级设计师,给村里做了景观整体设计规划。区分成户隐村、绿屋村、出云村等不同风格,仿古建筑、廊桥、停车场、游乐场、超市等建设完成后,不同的村落将有不同的功能,满足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