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湖北黄石:五大转型开启绿色发展新时代

国际在线2017-12-05 17:38:45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文章内容

 湖北省黄石市环保局局长 徐崇斌  高超摄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王海霞 王风云):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发城市。境内河港、湖泊纵横,水库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近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期间,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对黄石市环保局局长徐崇斌做了专访。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到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对自然的体恤与呵护,对群众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积极回应,对子孙后代的高度负责,也是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必然选择。徐崇斌说道,近年来,黄石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等国家级荣誉。

  谈到黄石市生态文明建设,徐局长从“五个转型”做了具体阐述。

  一、理念转型:推动发展理念从“工矿兴市”向“生态立市”转变

  3000多年前,黄石的先人们便开始了铜的开采与冶炼。洋务运动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办大冶铁矿,在黄石拉开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黄石布局了一批冶金、机械制造、建材企业。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黄石的重工业鼎盛时期占比达到90%。

  一枚硬币有两面。黄石的光辉史与“光灰史”相伴相生。采矿经济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赤字”,能耗高、污染大的弊端日渐凸显。自然的恩赐不会无穷无尽。2009年,黄石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宣告了这座城市三千年的矿冶之路难以为继,一个新的历史命题由此开启:城市转型。2013年,黄石市委、市政府拉开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帷幕。

  理念转变要先行。干部群众只有战胜自我,终结千百年来依赖资源的“恋矿情结”,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转变。黄石市先后组织70多名市直及县(市、区)、乡(镇)“一把手”,赴浙江丽水挂职学习。随后,通过持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生态知识大培训、生态文明大创建,逐步扭转了资源依赖的发展惯性,走上了资源枯竭性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通过四年多的努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路径被实践证明走对了,也让广大干部群众实现了从生态自省到生态自律、再到生态自觉的深刻转变。

  二、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结构从“资源型”向“生态型”转变

  作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黄石经济结构一直“黑重粗”,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能源四大行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七成左右,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黄石想要实现换道超越,根本出路就是抢抓全国首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先机,加快转换发展频道。

  大面积“改新”。黄石市委、市政府出台《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投资600多亿元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绿色化改造,一批企业通过改造升级,走上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快车道”。新冶钢“吨钢利润率”上升到全国第二,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表彰奖;东贝压缩机产销量跃升到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大冶有色营业收入几年几大步,已经突破千亿大关;劲酒更是实现了裂变式发展,产销稳居中国保健酒第一。

  大手笔“引新”。积极引进能源消耗低、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企业,大力培植绿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落户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年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长,黄石正成为国内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也相继建成,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成为全国矿产品贸易中心和定价中心之一,黄石区域服务业聚集区正加速形成。

  大力度“去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对不符合标准的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实行清理注销,彻底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煤炭、钢铁去产能“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实现全域无落后钢铁产能、无煤炭生产企业,为新兴产业和企业腾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天的黄石,矿产资源深加工产品产值占资源型产业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产品的跨越。我们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三个三”:打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子信息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型建材3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新能源、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3个200亿元产业集群。建成“八个中心”:鄂东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金融中心、大数据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医疗服务中心。

  三、生态转型:推动发展环境从“光灰城市”向“绿色新城”转变

  作为一座工矿传统浓厚的城市,黄石创造过灿烂悠久的青铜文化,留下过美丽的GDP数字。有得必有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矿山的无序开采,让黄石的山体遍体鳞伤,一个个开山塘口宛如一道道伤疤,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带来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痛定思痛之后,黄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始告别“光灰城市”,走向“绿色新城”。

  坚持铁腕治污。将长江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建立“五长”责任制,推进“五水共治”,先后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拆除非法码头123个,关闭露天采石场131家,实现全域无“五小”企业、无非法码头。

  坚持重拳治山。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黄荆山开山塘口生态修复工作的意见》,一场全长达10公里、面积达60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战役在黄荆山北麓打响。时至今日,这些塘口上植物已经全覆盖,修复基本完成。

  坚持大力植绿。投入资金30亿元,推进“绿满黄石”行动,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71个,复垦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1%。

  2016年9月26日,万众瞩目的首届湖北(黄石)园林博览会暨矿博会在大冶湖边盛大开幕。如今,行走大冶湖畔,花如海、人如潮,五颜六色的郁金香在园博园内竞相开放。

  11月27-29日,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暨“灵秀湖北”推介会在黄石举行,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荣获“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称号。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首批、湖北省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园内有具有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之称的亚洲第一采坑和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是毛主席生平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园区集中展现大冶铁矿悠久的采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黄石市工业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华新水泥旧址、大冶铁矿露采遗址、汉冶萍遗址,这些最具代表性的黄石工业遗产,打造成为黄石的城市名片。”

  目前,黄石在团城山公园、桂林北路、磁湖北岸、情人路等处建有城市绿道,设有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这些绿道将黄石的主要公园、风景区和居住区等串联起来,成为供人们日常出行、休闲健身以及旅游观光的户外活动空间。

  近年来,黄石逐年加大山场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开发,铁山入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方山建成风景名胜区及省级森林公园,七峰山、小雷山建成生态旅游重点线路,黄石父子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正式开放,昔日的矿山得到新生。

  “靠山吃山”的黄石人,在心理认同上,也从“卖矿石”转变到“卖风景”上,搭上了绿色发展的顺风车。

  四、城市转型:推动城市发展从“资源小城”向“生态大城”转变

  2013年,黄石市吹响了从“环磁湖”向“环大冶湖”转型发展的号角,规划在大冶湖区域建设一座450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大冶湖新区首期总投资130多亿元的“三园”(园博园、矿博园、奥体公园)、“三馆”(生态馆、地质馆、城市综合馆)、“三中心”(市民中心、鄂东医疗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全面推进,黄石市区与大冶市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全面加快。

  大城梦起步大新区。统筹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构建“五纵三横”道路网络,形成环湖、跨湖快速通道和“高效低能耗、零转换多层次”的公交系统,建成鄂东医疗中心、城市综合馆、奥体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市民之家等重点工程,为大城建设拉开骨架。

  大城梦得益大港口。打造以棋盘洲港口物流为核心枢纽的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率先在全省建成公铁水联运站场,建设多式联运“亿吨大港”。

  大城梦带动大交通。推进武穴长江公路大桥、武九客专、武汉至阳新高速、鄂州至咸宁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启动通用航空机场建设项目,等等。

  大城梦改善大民生。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提质,解决了一批功能缺失和社会民生问题。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题听取黄石棚户区改造情况汇报,对黄石棚改经验多次作出批示肯定。

  五、动力转型: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黄石市坚持优化环境出“重拳”,服务企业使“直拳”,创新投入打“长拳”。通过打出“组合拳”,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发掘经济新增长点。

  优化服务促创新。“革自己的命,削手中的权”,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黄石率先在全省公布市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涉企行政审批零收费。推行审批流程再造,创新环评审批,实施“多证合一”,试行“一照一码”,推行“同城通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有效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深化改革促创新。直面现实矛盾,回应群众关切,扫清体制机制障碍。黄石大力度深化改革,从顶层设计到稳步推进,在投资融资、产业发展等领域入手创新制度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

  强化合作促创新。工业是黄石的根基和支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为了缓解企业创新投入压力,黄石大力推进银企合作,设立配套产业发展基金,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帮扶活动。搭建科企对接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最后,徐崇斌说道,下一步黄石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为抓手,以践行绿色发展为核心,以国土空间优化、环境质量改善、产业绿色转型为重点,以重大工程为引擎,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软实力,将黄石建设成为襟江带湖、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矿冶绿城、山水明珠”,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

阅读
 
责编:陈晨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