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以水定城 桂林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新华网2018-12-14 15:48:40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内页-文章图片模板

  新华网讯: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市地处广西东北部,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桂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为1725毫米。境内河流密布,分属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98亿立方米,全市现有水库工程437座(含电站水库46座),总库容31.8亿立方米。市域范围内水质状况均较好,全年期均达到Ⅱ—Ⅲ类水质。丰富的水资源环境和美丽的山川、湖泊,发达的河流水系,为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禀赋。

  牢记历史 不忘嘱托 开启生态保护篇章

  从1973年国务院颁发《尽快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的决定到2014年5月,桂林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地方政府及民众不懈努力,桂林承载了历史所托,环境所望,生态保护篇章拉开帷幕。桂林在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工作理念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荣获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魅力低碳城市”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11年7月桂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通过水利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验收,为桂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巩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成果,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人水相亲、人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同时完善防洪排涝功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水生态环境,弘扬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蓝图绘到底

  2014年11月,桂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技术审查;2015年4月,该方案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试点范围涵括桂林市6区11县,试点期为2015年~2017年。

  明目标,构建水生态总布局

  基于桂林特有的水系脉络、地质构造、生态单元以及发展规划空间布局,结合水生态建设理念,以构建健康的水生态体系、洁净的水环境体系、完备的水安全体系、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先进的水文化体系“五大体系”为出发点,以建设“青山碧水城、生态甲天下”为着力点,通过“显山露水、连江结湖、增绿减尘”建设,以实现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市为目标,研究确立了“一轴两环、双核两带、两地多点”的桂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

  构建“一轴两环”水系格局,强化“通”的功能。“一轴”即漓江,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保护漓江是实现桂林水生态文明的根本。通过重点加强漓江核心区整治,稳定河势;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高漓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通过漓江补水工程,增强调节漓江流量能力;开展生物栖息地及漓江形态恢复与建设工程和漓江生物多样性保育工程。“两环”即通过修复古灵渠、桂柳运河恢复湘江、漓江、义江(洛清江)水系连通,形成桂林大环城生态循环水系;通过实施“两江四湖”、临桂新区湖塘水系建设,形成漓江、桃花江的桂林城区环城生态循环水系。

  打造“双核两带”的产业格局,强化“控”的功能。“双核”即桂林城区和临桂新区,“两带”即东部资源经济带(主要包括灌阳和恭城县全境以及全州、兴安、灵川县沿都庞岭的部分乡镇)、西部生态经济带(包括资源和龙胜县全境以及全州、兴安、灵川、临桂、永福县沿越城岭的部分乡镇)。贯彻桂林市“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与布局,完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严控污水排放和垃圾倾倒,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普及市民节水减排新理念,增强市民亲水、节水与护水意识,发挥并提升河湖水系生态功能,通过合理整合与科学治理,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打造“两地多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强化“净”的功能。“两地”即实施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修复保护工程,通过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的滞蓄洪水、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多点”即加强桂林市区、县城及所属乡镇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促进桂林水生态文明建设。

  划重点 构建“九个一”水生态新格局

  保护漓江是实现桂林水生态文明的根本。根据桂林城市格局和漓江生态特点,形成了“一连一通一育、一蓄一调一供、一管一控一护”的漓江保护和利用水生态新格局。其中,“一连一通一育”,是指通过“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生态修复二期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临桂新区湖塘水系工程项目,实现水系连通;

  通过实施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加强会仙湿地生态保育,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漓江之肾”。

  “一蓄一调一供”,是指实施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项目,通过水库调蓄,提高桂林防洪能力,同时在枯水期为漓江补水;通过漓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系统项目,为城市供水、漓江补水和景观环境用水提供水资源保障;通过马岭水厂改扩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为桂林市山区农村改扩建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示范。

  “一管一控一护”,是指通过重点法规建设项目,提高桂林市水管理水平;通过农村生活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灵渠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以加快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为动力,将灵渠打造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胜地。

  新时期治水的桂林示范

  2014年6月,桂林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漓江保护步入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试点期内,桂林市计划投资77.1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5.88亿元,共计完成了121项任务,30项考核指标基本全面达标,圆满完成试点各项任务。

  跳出传统治理思维,保护漓江有效破题

  桂林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生态文明战略的历史契机,以新时期治水新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指导,多措并举,不忘初心,真正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桂林水生态文明建设。

  以水定城,“两江四湖”开启城市环境水利建设新篇章。桂林发展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两江四湖”工程是按照据宋代城池图环城水系的基本构架,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两江四湖”为范本,桂林市临桂新区湖塘水系工程项目、阳朔县城区水系建设和水系景观工程项目等陆续开展,坚持以水为脉,在满足区域河湖水系廊道保育的基础上进行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规模的合理规划。

  绿色创新,“一带一路”提升国际旅游胜地品牌形象。桂林坚持绿色和创新理念,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桂林特色“一带一路”。

  “一带”,指漓江生态带。注重源头保护,加强漓江流域生态和饮用水源保护、环境连片整治及青狮潭库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和漓江市区河段截污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项目。

  “一路”,指桂林东西向发展之路。适度控制桂林城区单纯地沿漓江南北向扩展的不良势头,东西向发展是保护漓江的必然选择。向西,临桂新区湖塘水系建设;向东,沿大圩—草坪—兴坪的“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建设。

  开放融合 “生态产业”打造可持续发展桂林样板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强化农田污染防治,形成了以全州县为代表的“稻—灯—鱼—菇”生态农业模式,以恭城县为代表的“猪—沼—果(菜)”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桂林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漓江为核心轴,以治水促发展,发挥漓江山水资源和文化优势,通过连江接湖,扩大漓江辐射效应,形成了具有特色性、独创性的“山水人和谐共生的桂林水生态文明建设画卷”。

  首看,以“控污减排、综合整治”为手段的水环境体系。控源截污行动完成漓江城市段60个截污工程,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水源地保护完成6项工业污水治理、7项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520个农村生活污染源综合整治、1125家禁养区养殖场关停等工作。国控、省控和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88个、自治区级生态村168个,全市11个县(区)完成了“80%的行政村创建生态村”的目标任务。

  二望,以“江湖连通、清水廊道”为纽带的水生态体系。全面建立了河湖水生态修复、森林资源保护、湿地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水生态体系,形成美妙绝伦的“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壮美画卷。

  三感,以“防洪除涝、城乡供水”为主体的水安全体系。漓江防洪与补水枢纽工程加上青狮潭、思安江、五里峡等水库,形成桂林市漓江水资源配置新格局;漓江桂林市区段的防洪能力由现状不到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最枯月生态流量达到56m3/s以上的控制目标,使漓江水资源利用实现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四意,以“三条红线、依法管理”为核心的水管理体系。全面确立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明确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形成了市、县两级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桂林市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饮用水源地监控及水质监测,国控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为100%。

  终喜,以“山水特色文化传承、大美生态桂林保护”为主题的水文化体系。兴安古灵渠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逐步完成古灵渠的修缮。2017年水利部批准灵渠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灵渠复航项目顺利完成;2018年8月13日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印象•刘三姐、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桂林园博园、银子岩等水生态水文化展示载体,凸显桂林山水文化、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的魅力,彰显桂林的山水风光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

  桂林以其丰厚历史底蕴及喀斯特山水文化成为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将继续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忘初心、加压奋进,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全过程,高位统筹生态美丽乡村建设、漓江环境治理、沿岸扶贫开发、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古村古镇文物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以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为代表的新发展模式,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引领,探索出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和业态创新。

  桂林水生态,任重而道远。前方曙光依旧,桂林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为世界人民守护着这座“青山碧水城”。

阅读
 
责编:陈晨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