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值得总结

2022-03-24 11:15:44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郑思雯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日前成功举办。赛事期间,北京、张家口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6微克/立方米和22微克/立方米。“冬奥蓝”“北京蓝”在各大媒体平台频频亮相,得到国际国内社会一致好评。

  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的良好空气质量,充分体现了2021年至2022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在减排空间日益变窄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治理成效着实不易。笔者从基层的角度总结出以下经验:治污不放松、协同显威力、抓大不放小、精准出实效、有备而避患。

  当前,污染减排空间收窄,一些地方易产生畏难厌战情绪和工作缩手缩脚问题。为此,“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境部提出“不动摇、不松劲”,制定了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在内的“一揽子”攻坚作战方案,引领基层污染防治走向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之路。各地切实加大“两高”污染整治和三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积极拓展和延伸减排空间,在实际工作中彰显了坚定信心、努力前行的良好风貌,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奠定了一定基础。

  过去大区域应急响应不同步、协同防控不到位、联防联控不密切等问题时有发生。为破解这一难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8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政策、统一行动,逐级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指挥部。在研判有区域性不利气象条件发生时,8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同步、有序展开精准防控行动,有序开展各项管控工作,有力破解了“单打独斗打乱仗”“你干我看算小账”问题,有效增强了协同防控的凝聚力、战斗力。特别是在春节期间,8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同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扭转了往年在这一时段多地、大面积出现重污染天的局面。

  减排重点不清、防控目标不明和抓大放小、忽视高值削减,是以往一些地方在落实精准管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021年至2022年秋冬季到来前,生态环境部会同北京、河北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能源供给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制定清单式管理措施。各地把各项减排措施细化到具体企业、具体工艺、具体设备和具体车辆,使各地知道防什么、治什么、控什么、管什么、干什么,由此使工业源和移动源污染大幅下降。充分发挥在线监测、走航监测和管控平台等作用,及时发现、交办并督导污染高值区域做好污染高值削减工作,及时整改污染问题。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模式,精准关注乡镇实时出现的污染,有力支撑了秋冬季大气治理工作开展。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多年,但在部分县、乡(镇)级层面,仍然存在着对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方法不掌握、举措不得当等现实问题。2021年至2022年秋冬季到来之前,部、省、市通过安排专项帮扶行动,逐县、乡开展污染源摸底,及时建立各项污染物排放清单,在整个秋冬季过程中,每逢将有重污染天气过程出现,及时组织开展专家会商,制定“一地一策”的污染管控措施,督导各地开展精确有效的各项管控行动。通过让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事先知道污染从何处来、污染程度有多重、管控工作从何处下手等,具体引导基层做好做实相关管控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高标准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战场上,要发扬守正创新、笃行致远的精神,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生态环境的追求和期盼。(作者 李春元)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