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农食品”造血扶贫拔掉滦平穷根

2020-06-02 09:40:37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陈晨

“首农食品”造血扶贫拔掉滦平穷根

在滦平华都肉鸡全封闭抑菌分割车间内,工人对肉鸡进行分割加工。记者 邓伟/摄 

  从北京市区出发,向东北驱车165公里,出京第一站就是承德市滦平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地形,滦平过去曾是距首都最近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在北京市国资委推动下,近年来,随着一批“首”字头、“京”字头企业扎根当地,“造血”扶贫正让越来越多的滦平人拔掉穷根,甩掉贫困的帽子。华都肉鸡就是当地有名的“扶贫就业工厂”。

  一人有工作,全家生活有着落

  鸡翅、鸡胸肉,切小块……滦平县河滨路9号,华都肉鸡全封闭抑菌分割车间内,三四百名流水线工人同场紧张忙碌的情景十分壮观,每小时就有1.2万只肉鸡在这里完成精细分割。

  白大褂、帽子、口罩,将谭玉兰裹得严严实实,仅露出两只眼睛。2018年她来到华都肉鸡车间,如今技术娴熟,每天主要任务是切鸡胗。

  谭玉兰是滦平县两间房乡叶营村村民,家中一儿二女上学,丈夫常年吃药,没有劳动能力,学费、药费和日常花销,全靠谭玉兰一个人顶起。精准扶贫让她有了眼前这份稳定的工作,也给了她奔向新生活的信心。进车间2年多来,家里的生活在一天天变好。

  一人有工作,全家生活有着落,谭玉兰不是个例。“我们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有2700多人,7成以上是本地人。”首农食品集团滦平华都肉鸡食品公司总经理韩剑飞介绍,建厂这些年已有1.2万人次来华都就业,人均每月收入达4000元。

  去年,华都肉鸡前前后后举办24场招聘会,目的就是通过“送岗下乡”助力精准帮扶,234户建档立卡户进厂培训后已开始上岗挣工资,有望摘掉贫困帽。

  北京老牌子成滦平就业“香饽饽”

  提起华都肉鸡,许多首都老百姓并不陌生。1982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倡导下,北京市畜牧局等单位投资兴建北京华都肉鸡联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现代化大型肉鸡生产企业,由此拉开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的序幕。

  2007年起,老牌国企开始布局滦平,迈出扶贫的脚步。当时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的牵头下,投资5.6亿元建起一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来,华都肉鸡离开京城,将生产全部转至滦平,在当地扎根越来越深,“一条龙”产业链的扶贫硕果更加喜人。

  10座种鸡场,总存栏规模60万套;1座商品肉鸡孵化场,年入孵种蛋3000万枚;1座饲料加工厂,年加工饲料20万吨;1座屠宰加工厂,年加工肉鸡3600万只;一座熟食工厂,年产出口及内销熟食2万吨……

  肉鸡产业属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战京外的华都肉鸡,成为滦平人就业的“香饽饽”,当之无愧的“扶贫就业工厂”。

  养鸡10年,贫困户变成村里尖子户

  “切割加工只是其中一环,上游养鸡、种玉米、下游运输装卸包装、检验检疫,都带动起来了。”滦平全县有33万人,据韩剑飞估测,大约十分之一直接和间接靠肉鸡这条产业链吃饭。拿养鸡为例,就先后累计带动3000多农户从事肉鸡养殖,平均每户年收益达到10万元。

  “我把鸡雏给你,你交回来5斤的鸡,就算完成任务,我们全部回收。”韩剑飞告诉记者,最关键的是企业锁定收购价,养鸡户不受市场波动影响,也就不愁卖,企业统一供雏、供料、用药、防疫,养鸡户只需专心按要求把鸡养好,就不愁赚钱,“当时定的标准就是,农民养鸡赚的钱,至少是外出打工的1.5倍。”他说。(记者 孙杰)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