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嘉兴一泓碧水

2019-09-06 09:16:24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湖光水色看不尽,烟雨楼台恰多情。”乾隆题诗作赋,文人墨客争相踏访,这就是浙江嘉兴,石桥垂柳,白墙飞檐,因水而兴。嘉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京杭大运河纵贯境内,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六田一水三分地”,水乡特色浓郁。

  水是嘉兴的宝贵财富,也是嘉兴环境治理的重点。为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创新科研组织实施机制,促进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深度融合,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通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进驻嘉兴,与地方积极配合,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助力嘉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立足市情 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夯实基础

  水嘉方能百业兴。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和座谈,深入了解嘉兴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

  嘉兴河湖密布,水系发达,河道总长1.38万公里,辖区内河网每平方公里的河道长度达3.5公里,水环境问题情况复杂,治理任务紧迫。

  “要加快打造高能级生态‘绿心’。”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在谈到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时表示,嘉兴将充分发挥300万亩良田、120万亩湿地、50万亩水面、水网纵横等资源禀赋优势,倾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心”。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治理嘉兴水环境污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功能、实现区域水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需要科学谋划、系统整理、分期实施。为了使驻点工作与地方治水工作需求紧密结合,同时结合《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方案》的要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多次对接地方相关部门,充分了解地方情况。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嘉兴针对不同类型污染,下大力气开展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以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整治重污染行业;以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抓手,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以推进水污染仍较突出的区域、行业和企业整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强城镇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大力推进城市海绵工程建设。嘉兴联合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嘉兴城东再生水厂一期工程建成运行、嘉善大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基本完成,嘉兴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以“转型提质”为核心,推动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快养殖方式绿色变革。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年均减少化肥使用量约3114吨,减少农药使用量约90吨,农药包装物每年回收600多吨。在主要河道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示范点。

  四是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内河运输船舶安装生活污水收集存储装置,补齐船舶生活污水治理短板,落实港口船舶污染物上岸工作,加快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2018年嘉兴全市12个国考监测断面全部达考核目标要求,73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Ⅱ类1个、Ⅲ类29个、Ⅳ类41个、Ⅴ类两个,Ⅲ类数量显著增加,8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成绩固然可喜,但也有一些长期困扰嘉兴市委市政府的问题仍需亟待解决。随着嘉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源性、复合型水污染问题越发凸显,伴随嘉兴水环境质量目标的进一步提高,水污染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攻坚克难时不我待。

  “生态环境是嘉兴高质量发展必须补齐的一块短板。”在嘉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市长毛宏芳表示。

  嘉兴市治水办主任施晓松说,目前嘉兴市水污染治理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同时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过程中,水质的提升是地方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

  实际上,对嘉兴水环境状况烂熟于心的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并不是“新面孔”,而是嘉兴的“老熟人”。在工作组正式挂牌前,作为水专项嘉兴项目组,这支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由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17家单位组成的专家团队已经在嘉兴市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水专项工作。

  据了解,嘉兴市域水系总体上属于长江水系太湖流域,嘉兴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够为太湖流域及全国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典型示范,因此作为太湖流域受水区的典型河网型城市代表,嘉兴市列入到国家水专项“十三五”的总体设计。

  为充分利用水专项既有的平台与成果,正在承担水专项任务的这支团队直接转化为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今年4月10日,工作组正式挂牌。除了设在嘉兴市治水办的办公室,工作组依托的水专项嘉兴项目在嘉兴同济环境学院还设有办公室和实验室。

  深入一线 量身定制治理方案

  肩负着“送科技、解难题”的任务,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的步伐不断加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和足迹。

  工作组一次次深入工业企业,调查工业污染源排放特征、印染和造纸废水处理利用现状;他们探访大街小巷,开展工业污染源—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综合调控、内河闸泵联合调度的水质水量实时优化调控等工作,为河道淤泥疏浚、淤泥高效减量化和资源化、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出谋划策;他们走进污水处理厂,分析城镇生活与工业混合污水处理现状,为污水稳定达标提供科技支撑。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全面调查嘉兴水环境治理的深层次问题和水网城市水环境特点,科学分析嘉兴水环境保护形势。扎实的调查研究、细致的整合分析为驻点跟踪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绕嘉兴市“水十条”目标考核要求,在驻点跟踪研究伊始,工作组就制定了驻点跟踪研究实施方案,紧密围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需要,以嘉兴市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推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嘉兴市水污染协调控制与水源地质量改善”项目成果转化应用,以解决突出水环境生态问题为主线,以专家团队驻点跟踪研究为抓手,形成“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工作模式。

  谋定而后动。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设立例会制度和现场值班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推进工作,同时应嘉兴相关部门需求随时召开相关会议。为了使新技术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工作组还定期召开成果推介会,将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实际应用建设有机结合。

  “驻点工作专家现场办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政府和专家可以随时沟通,解决问题。”治水办主任施晓松表示。

  底数清才能方向明。根据驻点跟踪研究实施方案,工作组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源清单的编制。工作组综合嘉兴水专项正在开展的水质、水生态、重点污染源等方面的调查工作,同时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嘉兴市水生态环境现状、重点污染源排放现状开展全面调查,编制嘉兴市水环境重点污染源排放清单。

  在摸清实情之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还承担着制定嘉兴市水环境质量综合调控方案、水环境重点污染源控制与治理削减方案、重要水体保护与修复及水质提升方案和建立水生态环境风险监控预警平台等任务,这四项工作也与水专项既有的平台与成果有机衔接。

  据了解,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挂牌前所进行的水专项“嘉兴市水污染协调控制与水源地质量改善”项目以嘉兴市整个行政区为研究单元,紧紧围绕嘉兴市“水十条”目标考核要求,针对影响嘉兴水质的突出矛盾,在对其水环境问题调查、诊断基础上,从综合调控、深度削减、生态修复和运维监管四个方面,研发相应的关键技术、成套技术及设备,构建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和区域水环境质量监管平台,编制指南、规程和方案。

  综合调控方面,从问题出发,分析不同情景下社会经济、水土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驱动因子对嘉兴市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利用智能物联网技术实现动态管理,为嘉兴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提供支撑。

  深度削减方面,针对嘉兴造纸、印染等特定污染源,以污染源排放全过程问题诊断为基础,通过开展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和混合污水处理厂现状调查及问题诊断,溯源分析特征污染物,形成一批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污染防治成套方案,达到区域点源污染排放有效削减的目标。

  生态修复方面,围绕区域内清水产流少,客水水质不佳,北部湖荡污染底泥淤积严重,污染底泥疏浚工程量与现状处理处置能力差距大等问题,在源头减排、过程监管基础上,通过构建区域健康的生态安全格局来实现对嘉兴市面源污染、内源污染防治,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

  运维监管方面,结合污水收集处理难点,通过物联网技术,形成网厂协同调控,提高污水厂进水稳定性,并利用大数据,集成污染源监控、水环境质量监控、水环境质量预测预警、考核评估一体化,构建嘉兴市水环境质量综合监管系统,建立嘉兴市水环境质量综合监管平台,对工业与生活污染及降雨径流的收集处理与调控过程进行监控预警。

  在嘉兴驻点跟踪研究实施方案讨论会上,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员表示,目前国家水办正在组织梳理水专项已经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有望通过驻点培训工作统一调度,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智慧管理 支撑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

  时间紧,任务重,嘉兴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以“坐不住”的责任感不断推动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驻点工作亮点频出,给地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为准确反映嘉兴全市地表水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工作组在收集整理嘉兴市断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对主要地表水监测市控断面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的方案,并将就方案内容与县(市、区)专项工作小组展开详细对接,进一步优化完善嘉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格,预计将于今年10月对优化调整后断面和原断面开展为期3个月的并行监测。

  数据点多面广,如何有效利用成为摆在地方面前的一道难题。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紧紧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构建了基于嘉兴市智慧环保项目、集嘉兴市水环境质量综合调控平台的综合监管系统、工业污染源—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联合调度系统、降雨径流—排水管网—城市内河闸泵联合调度系统、嘉兴市水环境监控网络系统等为一体的嘉兴市水环境质量综合调控平台,用大数据让地方水环境管理更“智慧”。

  印染行业是嘉兴第一大工业废水排放行业,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强化达标排放的行业,也是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重点攻坚的行业。

  据统计,浙江省印染布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而嘉兴是浙江省印染产业主要集聚地之一。根据2015年环统数据,嘉兴市纺织印染企业216家,主要由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和毛染整、丝印染精加工三部分组成,年废水排放量7719.4万吨,占嘉兴市所有工业废水排放量的47.8%,位列第一。

  因此,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紧盯特征污染物锑的控制和稳定达标技术,寻求经济、高效、稳定的技术手段,通过开展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和混合污水处理厂现状调查及问题诊断,溯源分析,进行锑分级控制的关键技术研发,有效削减区域点源污染排放,为嘉兴重点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提到嘉兴,就不得不提南湖。南湖至今仍然流传着吕洞宾挑土填岛,苏小小择居而隐,伍子胥操练水军的佳话,除此之外,南湖更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然而,南湖地区水网密布,人口密度大,南湖水质提升也成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地方政府精准施策,治理好南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在以南湖为中心的中部河网设置52个采样点及8个水文监测点,开展水质、水文及沉积物调查;聚焦南湖,设置采样点60个,开展水文—水质—水量—沉积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调查。

  目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已经基本完成了南湖的水下地形、水深分布、水文水动力及水质水生态调查,初步得出南湖换水周期、水质、水生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清水+扩容”的近期目标和“水清、岸绿、景美,水质全面提升”的远期目标,并建议采用“清水廊道构建、河口强化净化及湖体生境改善”的措施,全面提升南湖水质。这个方案目前基本完成了初稿,正在与有关部门和有关规划方案进行对接及进一步修改完善。

  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以地方实际为切入点,切实为地方政府消除“心头之患”,也为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获得感。

  “这次水真的干净了,刀鱼又开始来了。”嘉北街道南陶浜村的张先生看着久违的刀鱼说。

  春潮迷雾出刀鱼。刀鱼通体银白,形状颇似尖刀,是“长江三鲜”之一,对水质要求高。“已经有三十几年没在嘉兴见过了,刀鱼回来了,说明嘉兴的水在变好了。”张先生说。

  根据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工作组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长江中心的总体部署,完成任务书的签订。

  二是系统梳理调研成果,解析嘉兴水环境现状与问题,提出嘉兴市水环境系统治理的综合方案。

  三是积极与地方沟通对接,急地方之所急,攻克经济发展中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瓶颈技术,并通过示范工程应用予以推广,同时积极探讨水环境智能化监管和量化考核机制,形成嘉兴治水模式。(作者 李玲玉)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