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绿色和谐理念 探索实践水生态文明建设淮安特色新路径

2018-10-30 15:13:51  来源:新华网  责编:陈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内页-文章图片模板

洪泽湖大堤

  新华网讯:淮安是一座水城,境内河湖众多。在这里,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里下河湖区“五湖镶嵌”,里运河、古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水域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近年来,淮安市立足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一区两带”战略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特有的水生态、水文化禀赋优势,加速构筑淮河、大运河生态廊道纵横交错的绿色枢纽。特别是自2014年5月正式获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累计投资逾120亿元,强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六大体系”“八大工程”“十大示范”建设,走出了一条既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路。

  全力打造厉行节约的资源水城。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新思想,结合全市水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特点,持续加大对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等工程和技术措施的投入引导力度,因地制宜地实施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不同领域的节水工程项目,形成了富有成效的节水减排和非常规水源利用激励机制。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先后创成省级节水型社会、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全面形成化工、造纸、电力、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制药等九大重点行业特色节水模式。一大批企业的新、改、扩建项目主要产品取水限额达到国内先进标准,累计形成年节水能力1.16亿立方米。大力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工业节水减排示范项目,全市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已达405万亩,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攀升。全面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单位、节水型社区等载体创建,目前全市已累计创成各类载体430家;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樱花园省节水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市中小学生了解节水知识、掌握节水技术、开展节水实践的新平台。

  全力打造供排无虞的安全水城。全市连续七年水利投资超30亿元,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入江水道治理、分淮入沂整治、里运河防洪控制、中小河流整治等工程相继实施,全面形成四道防洪包围圈,构筑起流域、区域、城市相协调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全面实现了洪水防得住、涝水排得出、用水供得上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以淮水、洪泽湖蓄水供给为主,抽江水、引沂水和当地河湖补给为辅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和以地面水厂供水为主,地下水、备用水源为辅的供水系统。制定出台《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淮安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等,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截至目前,完成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推进5个区域供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市、县备用水源地全部开工建设,双水源供水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强化南水北调清水廊道建设,洪泽湖非法采砂船全面清零,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得到有力保障,供水安全格局进一步巩固。

  全力打造河清湖晏的环境水城。全面建立起以党、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落实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的河道管理与保护责任,率先提出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三长一体同步实施机制,首创一河长两助理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实行双总河长领导机制,探索实践骨干河道综合治理与乡村河道管护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机制等,市县乡村四级7000余名河长精心履职,全力打造出河(湖)长制的淮安模式。对此,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和《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分别作出推介报道。《淮安市生态河湖行动方案》和《淮安市水功能区达标整治方案》精准实施。境内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建设初期的81.5%提升到2017年的87.9%,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京杭大运河、二河、淮沭河、苏北灌溉总渠、金宝航道、入江水道等清水廊道整治全面启动,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完善工程继续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标准得到有力保障。目前,全市范围内水质指标的绝对恶化或严重超标问题基本消除,主要河湖生物多样性和健康指数呈趋好态势。

  全力打造河湖通达的生态水城。按照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的治水思路,更加注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建设。创新引入生态补偿理念,设立县区水质交界断面,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促进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全面形成人水和谐、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试点期内,顺利完成里运河、古运河、古淮河、盐河等主要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提升工程,清浦老城区防涝综合整治工程、萧湖勺湖月湖水系连通及水生态整治工程、金湖县老新建河整治工程连续三年获得中央水系连通资金补助。通过清淤疏浚、调清引活、控制养殖、生物修复、湿地恢复等综合措施,修复河、湖、库、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功能,白马湖、洪泽湖、高邮湖水质逐渐改善,黄河故道、白马湖等湿地相继建成,黑臭河流逐步消除,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管控,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评价、管理和服务体系,全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率和录入率保持90%以上。

  全力打造水韵流芳的文化水城。坚持建一项工程、成一处风景、留一段历史、传一地文化的理念,依托各类载体建设水情教育基地,大力弘扬传承水文化。先后创成9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围绕一河一湖一园一线,建成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西游记文化体验园、里运河文化长廊、里运河清江浦1415街区、河下古镇影视基地、萧湖景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数十个水文化项目。着力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淮安段的保护管理工作,启动实施大运河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工程,初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动态化。里运河文化长廊文化挖掘和生态提升同步开展,世界文化遗产清口枢纽遗产区、缓冲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申报已在全力进行中。创新媒体宣传,APP、公众号等广泛运用,网络、电视、广播、新闻出版和教育等媒介共同发力,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淮安独特水文化。与此同时,极大发挥水文化研究会作用,相继编辑出版《淮安市水情教育读本》《淮安水利遗产名录》《淮安水利博览》《淮安水故事》《洪泽湖大堤》《清江浦印象》《北门桥》等图书,一个个文化符号、一则则古老传说,完美勾勒出底蕴深厚的水文化内涵。

  城因水而美,城由水而变。淮安将继续突出这一生态禀赋优势,围绕水生态文明目标定位,全力呵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兴水富民,奋力建设江苏绿色发展先行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区、苏北重要中心区。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管理,进一步完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推进机制。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全面探索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全面开展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政策法规体系;结合机构改革理顺管理制度,不断深化用水管理、节水管理、水功能区管理、水源地管理、排污管理、水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水生态补偿等制度改革;同步加大水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水环境网格化监管,落实政府和企业水环境保护责任,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和实践。

  全面开展生态河湖行动,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项目实施。通过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打造,全面落实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深入贯彻落实水十条和省、市“263”治理水环境专项行动方案,以水功能区和考核断面达标整治为抓手,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整治、湖泊总磷总氮控制、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建设等方面采取行动,全面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防治水污染。加强入河排污口审批和监管,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改和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水环境调查分析和水源地安全评估,保护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绿色水生态屏障。

  全面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进一步巩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果。继续深入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凸显三条红线,强化督察考核,开展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范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用水审计、合同节水和节水载体建设,通过树立标杆、标准引导、政策激励,形成促进全市用水效率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加强地下水用水总量与水位双控管理,推进地下水压采和超采区综合治理,强化封存备用水井和监测井监督管理,力争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压采任务。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水污染防治,实现超采区面积不断缩小、水位全面回升。至2020年,将基本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规划体系、指标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和考核体系。

  全面挖掘淮安水韵特色,进一步弘扬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特色文化。结合水运、漕运、盐运等水利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沿大运河两岸的线型生态水文化长廊;依托现有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调蓄,做足具有黄河故道特色的滨河文化生态走廊;以湖泊文化、水乡民俗为亮点,打造洪泽湖文化旅游带和白马湖生态旅游区。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突出显示淮安传统水乡模式和理念,充分引用和体现淮安水文化元素的色、形、意、韵特征,极大展示城市建设与水景观的和谐融合。进一步系统整理总结淮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核心元素和表征符号,开展城市精神和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水文化传承作为淮安文化和地方精神的重要元素,作为构建现代文明、彰显淮安特色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创建成效、提炼创建经验、推广创建做法,充分挖掘淮安水韵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围绕大运河文化带、江淮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在淮安的叠加实施,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旅水城。(图片来源:新华网)(淮安市水利局局长、党委书记  尤其中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