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

2018-06-19 09:31:36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陈晨

  河北围场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国土面积和林地面积在河北省最大。林地多,贫困人口也多。如何让群众尽快脱贫?围场县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深入实施生态扶贫系列工程,创新推广“一林生四金”生态脱贫模式,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靠山。

  走进河北围场县大唤起乡博兴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陈继伟正在给小鹿添加饲料。他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离塞罕坝景区很近,只有3公里,来这里的游客特别多。借助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合作社承包了400多亩山林,建立放养基地,引进狍子、鹿、黄羊、野兔放养。目前,已经销售鹿茸100余公斤,鹿、狍90多只,实现纯收入100余万元,有10多户贫困户因此实现了稳定脱贫。”

  靠山吃山,靠林脱贫。围场县依托784.2万亩林地资源,深入实施生态扶贫系列工程,创新推广“一林生四金”生态脱贫模式,释放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靠山。

  林上种植,带动脱贫一批

  “县植保站帮忙嫁接的这30多棵寒地富士苹果树,一棵树就能带来400多元的收入。整个园子毛收入能达到8万元。”四道沟乡四道沟村村民王忠志告诉记者。

  王忠志是四道沟村的贫困户。他的果园是围场县林业局指定的果树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嫁接寒地富士、鸡心果、甜香果等新品种,收益是普通水果的一倍。

  在围场县,像王忠志这样想脱贫却没思路,有干劲却没有技术的贫困户有很多。针对这一情况,围场县政府主导、林业局牵头,大力推进涉林果行业协会建设,实施“技术骨干包农户,种植大户带农户”工程,引导贫困群众种植经济林,向经济林要收入。

  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围场县鼓励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实施规模化经营,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参与劳务,促进贫困户增收。

  按照“两环、四区、七大基地”的规划布局,围场县大力发展以干鲜果品、木本油料、园林绿化苗木、木本花卉、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林产业。目前,该县经济林总面积达190多万亩,农民人均拥有3.5亩经济林,打造了金红苹果、“围选1号”杏扁、绿化苗木等林果产业专业乡2个、专业村26个,建成果品休闲观光采摘园18个,年产干鲜果品31.3万吨,辐射带动1.6万人稳定增收500元至2000元。

  林中旅游,助力脱贫一批

  “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在莫里莫村骑行,冲坡很刺激,景色也很优美。”来自北京的林地自行车骑行发烧友单江娜告诉记者,今年她又一次带着她的“硬叉车”来到围场莫里莫村,住在了贫困户陈淑芝开办的农家乐。

  “每年‘五一’过后,来旅游的人就渐渐多起来了。特别是暑期,人最多,一天能收入1000多元。”陈淑芝说,森林旅游渐成时尚,为她的农家乐带来了更大发展机会。

  围场曾是清代皇家猎场所在地,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围场县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组织举办“木兰围场旅游推介会”“木兰围场赏花节”等大型活动,围场县大力拓展客源,打响了木兰围场旅游品牌。目前,在建成御道口、柳塘人家、棋盘山、扣花营4个万家客栈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围场县重点打造了猎苑满乡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区,开发了棋盘山向日葵迷宫等景点,把这些景点串成一条乡村旅游的线路。据介绍,2017年,围场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16万元,带动160户贫困户脱贫。

  林下间作,促进脱贫一批

  “这个150亩的食用菌示范园区,主要利用沙棘果糠、废木屑等作为原材料,在林下种植黑木耳,每年可实现产值70多万元。”围场佳泽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海龙告诉记者,公司注册了“山间24度”黑木耳商标,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目前已带动10余户贫困农户实现脱贫。

  通过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积极引导贫困户利用林间空地、森林边缘地带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围场县将林下资源变成菜篮子、药园子,促进贫困户增收。

  “我在果树下养殖了2000只柴鸡。咱的柴鸡,被人称为‘溜达鸡’,是绿色食品,每公斤能卖到30元。”张家湾乡巴头沟村贫困户李树军说,在林下养鸡节省饲料,而且成本低,同时林下养鸡对山林也有利,鸡吃林子里的虫,粪便还林,保护了林子,还增加了林地肥力。

  目前,围场县已种植林下药材6000亩,林下蔬菜3000余亩,养殖柴鸡3万余只,林下种菌110万袋,实现产值0.7亿元。同时,贫困户通过在林下采摘蘑菇等山野资源,拓展了增收渠道。

  “我们春季采摘苦乐牙、婆婆丁、大黄、蕨菜,夏季采摘蘑菇、金莲花,秋季采摘榛子,冬季采摘沙棘果,每年从林下就能收入4万多元。”围场县哈里哈乡三义号村村民庞瑞说。

  近年来,围场县大力发展以林菌、林药、林花、林禽为主的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年产蘑菇、蕨菜等山野菜0.23万吨、花卉中药材0.5万吨,每年可实现产值0.65亿元。

  造林护林,精准脱贫一批

  “我县生态护林员都是从贫困人口中遴选的。”围场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宪军介绍说,每名生态护林员年收入可达7700多元。

  围场县现有林地面积784.2万亩,森林覆盖率58.8%,由于山多、林子大、防火季节长,森林养护任务很重,需要很多护林员。

  围场县找准造林护林与脱贫致富的结合点,推进生态造林和资源管护精准扶贫,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生态项目建设,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生态工程整地、栽植、管护等劳务,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直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

  “阳台上的蕨菜、榛蘑和白蘑,是巡护林子时捡的,能卖3000多元,仅这一项收入就足够解决孩子的学费了。我这两年看护这片林子,县里每个月还给我600多元。这里外一算账,比抛家舍业地在外打工强很多。”莫里莫村贫困户于敬波告诉记者。

  2016年以来,像于敬波这样的贫困户,围场共聘用了3281名。围场县先后两次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专项选聘工作,共落实资金2540万元,帮助通过选聘成为生态护林员的贫困群众实现了精准脱贫。(作者 宋美倩  杨 宏 李宏雷)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