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情注阿佤山 坚决打赢攻坚战

2018-06-04 16:42:4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郑思雯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岩帅镇新华村,距沧源县城136.6公里,临近中缅边境,是沧源县距离县城最远的佤族村寨之一。由于地处偏僻,山高坡陡,基础薄弱,被首批认定为贫困村。

  滞后的经济发展,牵挂着党委政府的心。3年来,通过持续有力的产业帮扶、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劳动力综合素质培训等工程实施,佤山深处昔日破旧落后的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住上农村别墅,户户得到项目帮扶”,新华村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供稿待审】久久情注阿佤山  坚决打赢攻坚战(焦点图)

新华村委会新颜 

  跨越千山万水,结下鱼水深情

  事实上,新华村的发展只是云南省民政厅16年来在沧源县有效开展对口帮扶的一个缩影。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民政厅对口帮扶县,从2002年开始帮扶至今,省民政厅安排一批批民政干部带着资金和项目来到沧源,走遍沧源山山水水,帮助一批又一批“穷亲戚”摆脱了贫困。

  为切实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对口帮扶工作取得实效,省民政厅党组先后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四群”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明确专人负责沧源对口帮扶工作。16年间,省民政厅共下派驻帮扶干部62名(其中,处级干部16名),到沧源县帮助发展,共挂钩帮扶全县10个乡镇中的9个乡镇,93个村(居)委会中的17个村(居)委会。

【供稿待审】久久情注阿佤山  坚决打赢攻坚战(焦点图)

民政帮扶干部和群众酝酿甜蜜的产业 

  相隔千里,在沧源的帮扶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是时时萦绕在省民政厅领导心头的一件大事。16年来,历任厅长及有关厅领导每年都到沧源调研、指导工作。孙青友厅长等厅级领导23人次、处级干部86人次,先后到沧源及挂钩村蹲点、调研、回访。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省民政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思想,认真履行省级挂包牵头部门职责,扎实推进挂包村脱贫攻坚工作,将沧源县岩帅镇新华村、中贺勐村列为重点帮扶村进行挂钩帮扶。这两个村是直过民族佤族、拉祜族聚居村落,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较差、语言交流困难。3年来,由8名处级干部、23名科级干部组成的两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扎根佤山,融入群众,迎难而上,攻坚拔寨,一步一个脚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群众的一个个愿望,和当地干部群众建立起深厚感情,得到沧源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想尽千方百计,决战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全党全国的大事,民政责无旁贷”“到了阿佤山,就是阿佤人。”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定了驻村扶贫工作队“把阿佤山当成自己的家,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扶贫当成自家事”的信念,激励着队员们出实招下苦功,千方百计去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以支部党建引领帮扶工作。有个好支部,带动一村富。民政厅挂钩帮扶以来,先从党支部建设抓起,选派素质过硬、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担任挂钩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努力提升挂钩村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厅机关5个党支部分别与两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交流学习、培训教育,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同时,在村民小组建立“党员之家”活动室,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作出公开承诺,设立“党员扶贫先锋岗”,开展“脱贫党员示范户”评比,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扶贫先锋岗”上的党员们积极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脱贫党员示范户”主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走前头、争上游,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携手群众开展互帮互助。通过狠抓党建,驻村党支部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农村党员的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农村老党员主动带头宣传发动,破除佤族“三不建房”“节令”习俗,两个村在岩帅镇率先完成农危房改造重建任务,特别是新华村,2016年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

【供稿待审】久久情注阿佤山  坚决打赢攻坚战(焦点图)

党员建档立卡户肖安嘎家新居室内

  育感恩之心立脱贫之志。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驻村伊始,省民政厅工作队就把感恩教育纳入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结合省委“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教育群众不忘历史记党恩,点赞群众优良民风要发扬,引导群众珍惜民政真付出,推动群众唱响感恩主旋律。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让群众知道恩从何来、惠及何处,自强自立、脱贫致富成为两个村群众的自觉行动,年轻劳动力主动和驻村干部及村组干部商量,要到外面打工,多挣点钱回来,早点实现脱贫……“我已经得到帮助,达到了脱贫条件,感谢党和政府”,在一次贫情分析会议上,70多岁的肖叶拉老妈妈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列。

【供稿待审】久久情注阿佤山  坚决打赢攻坚战(焦点图)

省民政厅出资,新华村群众自立自强、投工投劳,复耕水毁农田,确保粮食安全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攻坚。充分利用民政联系社会力量的优势,推进云南省坚果协会升级为世界级行业协会并落地临沧市,协调引入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协会、云南省坚果协会、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到沧源岩帅镇乃至全县开展中药材、坚果、核桃产业帮扶;与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合作成立沧源县爱心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十余种沧源本地农特产品,即将在昆明等地进行线上和线下同时销售,为两个村集体经济壮大和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拓宽了新的途径;在沧源县培育源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两个村设立社工站,陪伴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和困境儿童,与驻村扶贫工作队一同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协调各类社会力量为两个村开展技能培训,捐赠花籽苗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等各类物资和资金,打造美丽新村,帮扶两个村小学改善硬件设施、资助贫困学生、建立学校图书室。

  探索乡村治理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民政扶贫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职能优势,协调活动经费,改善村委会办公用房及公共服务设施,指导两个村成立老年协会、妇代会。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帮助制定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村务监督和民主协商制度,用制度治理乡村,动员群众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倡导文明新风,推进了致富产业培育、民族文化传承和人居环境提升等帮扶项目的实施。目前,两个挂钩村干群、党群、邻里关系和睦融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农村画卷正在佤山深处绘就。

  积极履行挂包牵头职责。作为省级挂包帮扶沧源县牵头部门,积极与省物价局、省人寿保险公司、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沟通协调,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每10天收集反馈四部门及其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动态、每半月出1期工作简报、每月组织召开四个部门负责处室座谈会、每季度组织召开四部门分管领导碰头会、每半年组织召开四部门主要领导联席会、每年组织四部门召开2次主要领导联席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分享工作经验,共商帮扶措施,凝聚帮扶力量,形成帮扶合力。

 投入盈千累万,助推沧源发展

  16年光阴,帮扶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省民政厅对沧源县的帮扶力度却逐年加大,帮扶工作队和佤山干部群众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厅机关干部无不以到过沧源帮扶群众为骄傲和荣誉。

  16年前,省民政厅刚到沧源开展对口帮扶时,沧源县城仅有一条街道,不少佤山群众住在茅草房里。如今,沧源县城规模扩张数十倍,阿佤山上的茅草房变成了一栋栋漂亮新居,阿佤人民生活一天更比一天美好。可以说,沧源的发展,烙上了民政工作的深深印记,凝聚着民政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供稿待审】久久情注阿佤山  坚决打赢攻坚战(焦点图)

新华村3组新貌

  多年来,省民政厅直接投入到沧源县的帮扶资金达7198万元。其中,投入2458万元,在9个挂钩扶贫点实施危旧房改造重建和基础设施改善项目,解决了数万群众住房安全和出行困难问题;投入4740万元,实施56个帮扶项目,包括6个乡镇农村敬老院、23个村社区办公用房项目、11个村委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等,有力地改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数万群众受益。同时,还下拨发放农村低保金74010.34万元、城市低保金14261.53万元、临时救助金1731.43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多年的生活需求,有效弥补了地方投入的不足。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2016—2017两年时间,省民政厅投入总价值达1430.12万元的物资到两个重点帮扶村,实施生态有机种养殖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机耕道修建、水毁农田复耕、太阳能路灯安装等59个帮扶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民生工程等方方面面。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如今,两个村道路硬化到村,因洪涝灾害而导致的种地困难得到解决,茶叶价格实现翻番,贫困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大幅提升,群众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越,人们的吃、穿、住、行得到根本改善,贫困村退出10项考核指标均已实现,贫困发生率由近50%下降到10%左右。

  十六载情浓佤山,小康梦前景灿烂。在推进边疆沧源县决战脱贫攻坚的征程中,省民政厅的对口帮扶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让脱贫的阳光消融深度贫困的坚冰,携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图文供稿: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马斌 编辑:刘蓉娜)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