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绿意”浓浓

2018-03-20 10:01: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编:陈晨

  人民日报海外版讯:今天,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正积极追求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生态性,全国工业农业企业正在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从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中,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绿色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生产源头环保化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的一块小麦绿色增产示范区上,一架架植保无人机飞行在小麦上空上进行作业。当地植保服务队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植保无人机的喷雾方式能让小麦迅速吸收药液,省药又节水,还降低了污染,而且每小时可作业近200亩,效率是人工的50倍,节本增效的成果非常明显。

  农业增绿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从农业生产的源头上实现对资源的保护和对生态的恢复。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兴农,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绿色化需求,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源头增绿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卓有成效,在工业生产中,更有重大意义。今年1月1日起,中国环保税正式施行,督促工业企业从源头减排。企业积极进行环保研发,江苏新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就安装了氨水脱硫环保设备,该公司的员工介绍:“一年可以省下300万—400万元排污费,今后的环保税同样减少了,企业所得税还可享减免优惠。”

  工农业清洁、环保、节约的绿色生产方式,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生产源头上满足了绿色生产的要求,这种生产理念也将绿色动能辐射到之后生产链条的每个环节。

  生产环节生态化

  积极发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产业,不仅需要从源头上控绿,还需要从生产的各个节点与层面进行调控。

  在第六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表示,缓解资源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快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必须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了工业各环节的绿色发展,并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提升。

  比如纺织业是一个传统的高污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纤维原料、加工染料或助剂等产生了大量废水以及污染物。作为一个环境敏感型和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制造业,纺织业一直努力实现绿色转型。

  如今,纺织行业生产过程绿色化改造措施包括:推进能效、水效对标达标活动,培育行业领跑者;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体系,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再生纤维产品;加大绿色设计开发投入力度,打造具有绿色内涵的品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等。

  在最近召开的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绿色”成为展会上聚焦的主题之一。北京工业大学展示的“多元氢混合燃料汽车”,大大降低了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绿色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南京工业大学的“生物基无毒增塑剂及衍生物连续绿色制造”项目,在应用上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推动了中国增塑剂产业的无毒化转型升级;南京大学将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有效解决应用单位节能减排难题,提升了清洁生产水平,也为相关区域的水质安全与重金属污染防治做出了贡献。这些工业发明的新成果,在能源、材料、回收等多个层级实现了绿色化、集约化,收获了可贵的绿色效益。

  消费市场绿色化

  消费市场是各类产业链条的终端,绿色生产需与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应将生产方式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协同考虑。据统计,共享单车的出现使自行车的骑行率翻一番,私家车的出行次数减少55%。摩拜首席专家周亚介绍说,摩拜单车采用了“自充电电源管理系统”,在骑行过程中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

  除了采用绿色发电的技术,摩拜单车还实现了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闭环,打造共享单车绿色回收产业链,为共享单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批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再生化处理方案。

  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对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全周期实现绿色化,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也在越来越多的工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月底公布了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除了208家绿色工厂外,还包括了绿色设计产品53种、绿色园区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4家。

  如今,生产全链条的绿色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绿色工厂及其延伸到消费市场的产品、供应链和公共服务系统等正在中国构建成一套完整的绿色生产体系。(汪泽方)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