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实行河长制调查

2018-02-02 09:55:00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陈晨

  光明日报讯: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十多年来,浙江不断健全完善河长制体系,倾全力治水、管水、护水,改善了生态环境,蓄积了发展动力,赢得了百姓点赞,画出了美丽浙江的最大同心圆。作为探索河长制的先行地,浙江的实践对其他地区推行河长制具有借鉴意义。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前往湖州、衢州、杭州等地,通过座谈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与地方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浙江实行河长制的创新性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调研。

  深冬时节,衢州开化钱江源。站在马金溪畔,放眼望去,群山如黛,绿树成阴;溯溪而上,不时有白鹭掠过水面,溪中游鱼细石清晰可见……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美丽诗意的自然画境,令人流连忘返。

  从钱江源头到东海之滨,从太湖南岸到瓯江之畔,水是浙江最为灵动的韵脚,更是浙江人不懈守护的对象。

  江南水乡,河湖纵横,浙江全省有8万多条河流。自2003年探索实行河长制至今,浙江已经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组织体系,把治水从河流延伸覆盖到所有水体,不断推进治水向全面纵深扩展,营造了全民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统计数据显示,至2017年11月底,浙江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占81%,全省已消灭劣Ⅴ类水质断面,大江大河的水质总体优良,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由2013年的57.6%提升到87.2%。在环保部近日公布的水十条考核中,浙江拔得头筹。

  河长制,“逼”出来的创新

  地处太湖流域的湖州长兴县,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有547条河流、35座水库、386座山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造就了长兴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文化特质。但在20世纪末,这个山水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污水横流、黑河遍布成为长兴人的“心病”。

  “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河湖变黑了,水源地污染了,没有干净水吃了。那时候,干部群众很焦虑,大家都在思考着怎么办。”谈起当年的情景,长兴第一任县级河长、政协原主席金树云至今记忆犹新。

  2003年,长兴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在卫生责任片区、道路、街道推出了片长、路长、里弄长,责任包干制的管理让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当年10月,县委办下发文件,在全国率先对城区河流试行河长制,由时任水利局、环卫处负责人担任河长,对水系开展清淤、保洁等整治行动,水污染治理效果非常明显。

  包漾河是长兴的饮用水源地,当时周边散落着喷水织机厂家,污水直排河里,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为改善饮用水源水质,2004年,时任水口乡乡长被任命为包漾河的河长,负责喷水织机整治、河岸绿化、水面保洁和清淤疏浚等任务。河长制经验向农村延伸后,逐步扩展到包漾河周边的渚山港、夹山港、七百亩斗港等支流,由行政村干部担任河长。2008年,长兴县委下发文件,由四位副县长分别担任4条入太湖河道的河长,所有乡镇班子成员担任辖区内的河道河长,由此县、镇、村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长兴发展中遇到的河湖污染问题,浙江其他地区也同样遇到。自2008年起,湖州、衢州、嘉兴、温州等地陆续试点推行河长制。

  “温州模式”曾享誉全国,但产业走了出去,污染却留了下来,民间环保的觉醒,让水环境成为民众的最大关切。2013年,有网友发微博称:“瑞安市仙降街道橡胶厂基地工业污染非常严重,污水直接排入河流,环保局长要敢在河里游泳20分钟我拿出20万元。”霎时间,“环保局长被悬赏下河游泳”,成为网络热词和舆论焦点。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3年,浙江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级河长是包干河道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河道的“管、治、保”职责。从此,肇始于长兴的河长制,走出湖州,走向浙江全境,逐渐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架构。2016年年底,中央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在全国推广浙江等地的河长制经验。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