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草地退化得到遏制 草原生态趋势向好

2017-11-29 15:48:58  来源:青海日报  责编:陈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文章内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青海省广阔的草原具有强大的生态维护功能,在水源涵养、保持水土、防治土地退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其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这些草地又是全省近百万牧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草地畜牧业是牧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合理保护草原、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13年以来,全省共投资31.21亿元,建设草原围栏220万公顷,草原补播改良53万公顷,治理黑土滩30万公顷、沙化草地0.13万公顷,防治草原鼠害390万公顷、草原虫害109万公顷、草原毒草15.46万公顷。

  2013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完成投资47.6亿元,主要实施了草原围栏、草原补播改良、黑土滩治理、草原鼠害防控以及牲畜暖棚、贮草棚、草原防火等建设项目。

  2014年二期工程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共落实投资17.7亿元,主要实施了黑土滩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草原围栏、草原补播改良、人工饲草地及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2014年,全省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已完成农牧项目投资4.75亿元,主要开展了黑土滩和沙化草地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草食畜牧业发展、农村能源建设、草原围栏、草原补播改良、人工饲草地建设等项目。通过退牧还草、退化草地治理、草原鼠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全省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草地生态环境趋好。

  在国家农财两部的支持下,我省自2011年起,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对牧户的补奖额度实行封顶和保底“两结合”,制定出台了禁牧和草畜平衡、补奖资金使用及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和办法,保证了政策落实在阳光下运行。

  从2016年开始,在试点基础上在全省开展绩效考核,补奖增量资金与牧民草原生态保护责任、效果挂钩,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义务,绩效“四挂钩”的管理新机制。目前,全省共落实禁牧面积0.16亿公顷、草畜平衡面积0.15亿公顷。

  2016年开始新一轮年补奖资金24.1亿元,涉及全省草原牧区6州2市42县(市、区、行委)的21.54万牧户、79.97万人。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草原生态补奖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和草原管护员队伍,聘用管护员近4万名,对全省禁牧和草畜平衡区草原实施有效监管。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