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走出柳编特色扶贫路

2017-11-16 17:05:26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每天中午,64岁的张万苓老人正在院里专心打磨一块麋鹿型木板,它是用来做圣诞装饰品的。这是临沂鲁美达工艺品公司在临沭县玉山镇上石河村设立的加工点之一。“只要家里没农活,我就来这里做工。活不累,一天60元,一个月最少也能挣1000多块。”3月9日,张万苓老人在加工点向记者介绍,周围村里的来这里打工的人不少,每天都在30人左右。

  像这样的加工点,鲁美达公司在临沭县共设了22个。“我们以前主要从事草柳编及柳制品加工出口,现在公司倡导绿色生态环保,对棉根、柳根、桑根、葡萄枝等农业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加工成各类装饰品出口欧美。”公司董事长解自国介绍,公司现在有生产加工线6条,年产值达4000多万。“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通过设立加工点的方式,推动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1100多户、35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300多人。”

  临沭县杞柳栽培与加工历史悠久,柳编产业更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现有柳编及相关产业加工企业128家,2015年全县柳编类自营出口总额1.7亿美元。”县扶贫办主任凌宗儒说,因为柳编产业的兴旺,该县杞柳种植10万亩,编织户达3万多户,从业人员5万多人,早就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民致富的阳光产业。

  近年来,该县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开展柳编类培训学习,奔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我们坚持把柳编产业作为特色产业脱贫的主攻方向,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和‘龙头大户连农户或基地’的模式,全面实施了柳编致富工程,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凌宗儒介绍,柳编企业一方面可以吸收农民进企业务工,另一方面在农村设立加工点,让农户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全县已有2万多农户稳定脱贫致富。

  在郑山街道北沟头村,记者来到宝柳工艺品有限公司设在本村的加工点。这是一家传统的杞柳制品加工厂,院里堆满了柳条以及编筐、编篮等半成品。屋里,58岁的村民崔社芳正在飞快地编着筐底,3、4分钟里一个筐底就完成了。“我们也能领了柳条在家里干,不耽误做农活、做家务,一天也能挣个30、40元钱。”据悉,临沭县柳编产业发展较早的青云镇、郑山街道、曹庄镇等多个镇街,在柳编产业的带动下,贫困人口非常少。

  “临沭县柳编企业众多,我们就发挥企业的优势,探索‘政策+企业+电商’的产业扶贫新路子,打造政策引导、企业运作、农民致富的精准扶贫模式。”临沭县以企业为平台,将产业扶持资金、项目向企业倾斜,通过企业的灵活运作,让农户得到了实惠。

  “以前,农户把棉根、棉柴、柳根、葡萄枝这些都当垃圾扔了。现在我们以一定的价格收购过来,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打造成绿色环保的装饰品,销售到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鲁美达公司总经理解自杰介绍,该公司每年能用葡萄枝1800吨,棉根、棉柴1600吨,桑根、柳根1500多吨,为农户解决了垃圾难题、获得了经济收益。“在我们公司的带动下,很多柳编企业也搞起了这些环保工艺品的加工出口,效益都非常好。”(供稿单位:临沭县扶贫办 编辑:王雅茹)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