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绿美满山城

2017-10-30 15:46:46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你栖居在森林一样的城市里!”“十一”黄金周刚过,打开通化人的微信朋友圈,从城区到乡村,从高速国道到山间小路,处处涌动着一片森林海洋。移步换景、景美如画、人在画中……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有着与生俱来的幸福感。

  通化,被镶嵌在这绿美之中,春夏两季青山碧水、绿树成荫,秋冬之时层林尽染、林海雪原,“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等建设理念随着色彩斑斓的季节更迭,已深入人心。10月10日,喜讯传来,通化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又一张靓丽的“国字号”名片为山城注入了绿色发展的新动力,她的魅力与精彩将在长白山脚下的黑土地上持续绽放。

  凝心聚力 高效推进

  绿,是通化市发展的底色,生态立市更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催化剂。

  全市有林地面积87.4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8382.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7.03%。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2014年,通化市“创森”工作启动。通化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提升城市生态文化品位、夯实城市生态基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以“一心、两片、三水、多核、百点”为骨架的城市森林布局,全市上下“一盘棋”,努力建设山水森林城,打造宜居新通化。

  “创森”的大幕一拉开,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开展“五城联创”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并完善了“创森”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成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市林业局负责全面推进。工作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亲自安排部署,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市人大、市政协领导适时开展调研视察,协调解决创森难题。各县区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织机构,做到专人负责。

  全市上下齐心合力搞创建,保证了“创森”各项工作扎实高效推进。2015年7月,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通化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12月顺利通过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评审。2016年6月27日,通化市政府致函省林业厅对《总体规划》进行备案并转报国家林业局。《总体规划》建设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得当、措施具体详实,特别是规划的“一心、两片、三水、多核、百点”为骨架的城市森林布局符合通化实际,近、中、远期创建任务明确具体,易于操作,为通化市创森工作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全市“创森”氛围浓厚。为确保2017年“创森”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并通过国家验收,从创建之初,通化市就坚持边规划边建设的原则,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创森”专题会议,听取“创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创森”相关问题,特别是对增加主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建设大型绿荫停车场等难度较大的项目工程,市林业、城建、规划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想方设法,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制定倒计时间表,以“三年创建任务两年完成”的坚定决心和严实的态度全力推进,效果明显。

  多方建设 成效显著

  红松林是吉林省长白山顶级群落,通化县三棚林场现有红松林母树林1133.3公顷,建成的红松母树观光园,主要以人工红松母树林观光为特色,积极打造区域红松生态旅游,并作为省内外植物引种、栽植、科普示范的生态教育基地,也是蝲蛄河湿地森林蓄水、森林氧吧的重要区域,成为蝲蛄河湿地公园的又一处景点。

  这是全市“创森”的一个缩影。“国家森林城”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认可,也是城市对外形象体现的“金字名片”,通化市从生态环境、林业经济、森林文化体系的建设发展上三管齐下,扩大民生福祉,打造森林城市绿肾,把碧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生态工程建设方面,通化市有重点地实施了城区绿色空间、绿色宜居乡村、水源涵养林、通道绿化提升、森林提质健康等9大建设工程。自创建以来,全市建成新增各类绿地面积744.5公顷、完成新造林面积2.54万公顷、中幼林抚育1.05万公顷,实现活立木总蓄积量8382.7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呈现出“总量增加、质量提升”的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

  让居民开窗见绿,出门入林,享受天然“氧吧”。目前,全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4平方米,水岸、道路、村屯绿化率分别达到85%、98.67%、33.4%,城市绿量以及景观效果均得到显著提高,已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环境优美城镇”26个,“省级生态村”12个。东昌区、集安市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通化县被评为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辉南、柳河两县晋升为省级森林城市,实现全域各县市均为省级森林城市。全市形成了青山环绕、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