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四个抓手

2017-09-29 17:25:31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陈晨

  经济日报讯:深度贫困地区地理条件弱、基础设施差、贫困面积大,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需要看到的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工业是最大的短板之一,项目支撑带动作用薄弱,仅仅依靠农业带动农民脱贫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因此,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产业扶贫为重要着力点,深入挖掘产业扶贫潜力,找准脱贫攻坚的产业路径,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切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

  抓手一:抢抓外部市场 实现产业发展壮大

  与其他贫困地区不同,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园区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大产业支撑带动,几乎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在这样的条件下,依靠产业扶贫就必须转变传统产业路径,积极向外寻求优势资源。产业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对接外部市场,充分借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已有产业基础,通过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依托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带动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当然,抢抓外部资源必须符合地区发展实际,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的龙头项目,而要深耕细作抓好产业链培育,注重引进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项目,最大限度提升产业的关联效应。一是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通过典型引领,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优先向贫困地区转移,促进产业向精品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在对接外部市场过程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积极培育地理标识产品,将其作为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抓手。

  抓手二:依托特色文化 筑牢扶贫脱贫根基

  深度贫困地区贫在没有产业支撑,困在没有产业推动,但其深层次原因还在于脱贫主观能动性不强。因此,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不仅需要产业支撑,还要进一步转变贫困群众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通过不断根植特色文化逐步培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脱贫的坚定信心。一方面,要鼓励贫困人口自力更生,通过组织务工培训、强化文化认同,积极为产业扶贫输送大量本地劳动力。比如,贵州正安依托“春晖文化”影响动员一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不仅实现了农民就近就业,还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还将当地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精神入心、文化产品落地。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一地一品”特色文化资源。目前,深度贫困地区虽然面临许多发展困难,但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可以通过扶持特色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奋力脱贫攻坚的精气神,逐步转变“老、少、边、穷”地区的落后面貌。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