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丨“凉”资源化身“热”产业

2017-07-19 14:21:42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陈晨

  人民日报讯:7月15日,来自香港、澳门、广东、湖南的2000余名游客同时乘高铁专列抵达贵阳,开启了贵州避暑之旅。

  “凉快,太凉快了!”刚走出火车站,香港游客陈国熙就赞不绝口。

  7月8日,第三届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贵阳第三次摘下“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安顺市也摘得该称号。在此次产生的5个“最佳避暑旅游城市”中,贵州占了2个。

  三伏天至,全国大面积迎来“大烤”,持续高温,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而位于西南腹地的贵州却以一抹清凉引人注目: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摄氏度至2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至1400毫米,夏季平均湿度大约在65%左右。2016年,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9个市(州)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比例达96.6%。

  “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满眼翠绿,让贵州赢得天然‘大空调’、生态‘大氧吧’的美誉。近年来,贵州依托山地公园省的独特生态优势和多彩贵州风的斑斓民族文化,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其中,夏避暑是贵州旅游业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因素。”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表示,贵州积极将“凉资源”变为“热产业”,带动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据统计,2016年夏季(6—9月份)贵州省接待来黔避暑游客8184.77万人次,同比增长51.8%;实现避暑旅游收入936.32亿元,同比增长49.9%。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51亿人次、3140.58亿元,分别增长36.6%、40.1%。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贵州避暑经济飞速发展的先天优势,苦练“内功”则是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2015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成为串联景区景点的旅游精品线和丰富游客体验的流动风景线,“通道效应”在旅游行业迅速释放。截至2016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同时,贵广、沪昆两条高铁的通车,形成了贵州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两条快捷通道,吸引了沿线的大批游客。

  硬件条件跃升,软环境加速改善。2016年,贵州省启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着力打造“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的旅游环境,贵州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为吸引游客来黔避暑,贵州省近日打出了组合拳:7月18日至9月15日期间,针对“新十大火炉城市”所在的10个省区市居民,将推行门票优惠、自驾游优惠、航线及机票优惠,以及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补贴等政策。

  “贵州避暑旅游坐拥天时、地利,再加上推出的各种优惠政策,用贵州人民的热情汇成‘人和’,开拓避暑旅游市场大有可为。”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三旗表示。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