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丨宝鸡:产业扶贫助力脱贫不返贫

2017-07-06 11:14:08  来源:陕西日报  责编:陈晨

  陕西日报讯:“扶贫不是每户给个5万元就能办成了,还必须要有能使村民稳定增收的产业,这样才能帮助村民实现稳定脱贫再不返贫。”麟游县九成宫镇御驾塬村党支部书记吕锁怀带领20户贫困户成立“十户一体”养鸡互助组,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致富有了新盼头。 

  盛夏时节,比天气更火热的是西府大地上处处涌动的党员干部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的滚滚热浪。 

  精准扶贫脱贫,如何才能扶到点子上?“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施策作为制胜之道,下足‘绣花’功夫,用精准‘针法’,‘绣’出贫困群众新生活、脱贫攻坚新画卷。”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刚上任就马不停蹄地下县区、进村组,围绕产业扶贫搞调研、下“方子”。 

  今年以来,宝鸡市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十大行动”、推广“十大模式”、开展“四项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市上创新扶贫举措,以县区为单位设立13个脱贫攻坚扶贫工作团,每个县区由1名市级领导任扶贫团团长,指导各县区持续推进口粮安全保障、畜禽水产快富、果菜板块推进、精深加工增值、现代服务突破、休闲农业提升、光伏资产发电、科技推广示范、扶贫主体培育、农村改革深化“十大行动”,引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同时,各县区互相学习借鉴,积极创新举措、因户施策、分类指导,突出贫困户主体作用,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乡村旅游+贫困户”“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贫困户”“科技示范户+贫困户”“十户一体”互助组、资金折股量化分红、“菜单式”精准扶贫、“搭载式”扶贫、“托管式”扶贫等产业扶贫“十大模式”。 

  “种了樱桃,我家的日子就有盼头了!”说起樱桃,眉县齐镇党家寨村贫困户陈静国80多岁的老母亲高兴地合不拢嘴,家里种的两亩“晓文一号”大樱桃今年第一年挂果就卖了近万元。五年前陈静国因车祸致残,媳妇离婚,家里生活陷入了困境。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晓文鼓励陈静国种樱桃,并免费提供树苗和技术指导。“合作社现已发展农户260多家,已有十几户和陈静国一样的贫困户通过发展樱桃产业脱了贫。”张晓文说。 

  致富路上,不能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对没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怎么办?“采取搭载模式,由县财政投资扶贫资金1422.3万元,由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企业、大户、致富能手搭载项目39个,搭载贫困户3426户,签订分红协议,按照不低于7%的分红比率给贫困户增加收入。”千阳县扶贫办主任王伟介绍。 

  实现稳定脱贫,创新产业模式是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为此,宝鸡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开展产业强村富民活动,着力解决合作组织不健全、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不高、持续性不强的问题,在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合作组织,引导每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合作组织,推动贫困村整村推进、整体开发,目前已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覆盖贫困户5.1万户;开展新型经营主体“传帮带”活动,着力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规模不大、链条不长的问题,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股份合作、托管代养、订单收购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39个龙头企业、247个专业合作社、36个现代农业园区已带动1.3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开展“结穷亲、授技术、扶产业、助脱贫”科技帮扶活动,着力解决科技帮扶不扎实的问题,目前全市1006名农技人员与4788户贫困户结对开展帮扶;组织开展献爱心扶贫认购活动,着力解决贫困户产品销售难、价格偏低的问题,目前已有来自北京、四川和宝鸡当地200多名爱心市民认购1000多份农产品,认购金额达5万余元。 

  下足“绣花”功夫,施准产业“方子”。一场产业扶贫的新战役正在西府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要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在追赶超越中精准发力、合力攻坚,分类实施、全面推进,确保今年12.9万贫困人口‘摘帽’、466个村退出贫困村行列的目标顺利实现。”宝鸡市市长惠进才信心满怀地说。(记者 王帅)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